
冯定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新闻报道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新闻报道
日语是世界第十大语言,使用者约为1.3亿人。日语的语法体系较为独特,同时日语还是目前唯一使用汉字的外语。除汉字之外,日语的书写体系中还包括平假名、片假名、英语字母等多种文字符号。放眼世界,日语的这种混合文字体系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与其国民性一脉相承的实用主义气息。本次讲座将会从日语文字的演变谈起,结合世博会,从一个侧面探讨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高等教育、中日教育比较。长期担任高级日语Ⅰ、日本社会文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出版专著《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社会经济学——关于中日两国的比较研究》,在中日两国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新闻报道
Remarkable economic growth following the opening of a country's equity market is puzzling, given that the equity market constitutes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ross-market spillover effects of equity market liberalization. Leveraging the Shanghai-Hong Kong Stock Connect launch as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we explore how opening the equity market to foreign investors influences the cost of bond financing for firms by enhancing equity pricing efficiency. Our empirical analysis uncovers that equity market liberalization reduces the cost of bond financing for firms,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lower ex-ante pricing efficiency and weaker debt security. Furthermore, firms exhibit an increase in bond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activities following the liberalization of the equity market. These findings remain robust even after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the reduced risk premium. Taken together, our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how equity market liberalization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cost of capital, thereby fostering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markets.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金融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于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在加入岭院之前,戴芸曾先后任教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其主要研究兴趣为公司金融、中国债务问题、实验和行为金融学,研究项目涉及兼并收购、企业上市、薪酬管理、创新创业、僵尸企业等。已有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上,获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青年奖、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校级本科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优秀班主任、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结题后评估“优”)和面上项目。
新闻报道
方商羊,四川成都人。伊利诺伊大学土木工程系理学学士。2016 年其作品由美国诗学院院长玛丽莲 · 尼尔森选为乔伊 · 哈乔诗歌奖首奖; 2017 年获米切纳作家中心写作奖金,并作为诗歌学者于该作家中心驻留写作三年; 2019 年获格雷戈里 · 奥多诺国际诗歌奖,并受邀参加爱尔兰国际诗歌节; 2020 年获斯坦福大学斯蒂格纳文学奖金, 并于斯坦福大学驻校写作及任教两年。曾获手推车文学奖、美国年度最佳诗歌奖、佛蒙特艺术中心奖金、马萨诸塞州文化协会奖金等。曾受邀讲座于古彻学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剑桥公共图书馆、马萨诸塞大学洛威尔分校、美国作家与写作协会会议等。作品散见于《耶鲁评论》《美国国家周刊杂志》《爱荷华评论》《牛津诗歌》《格尔尼卡》《新英格兰评论》等国际文学刊物,并收录于英国前进诗歌协会年度最佳和美国最佳诗歌选集。首本英文诗集Burying the Mountain由 Copper Canyon Press 于 2021 年出版。首本翻译著作《悲伤研究:宋代词选》将于2025年出版。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学、惠特曼学院,现为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校区英语语言与文学系终身轨教授。
新闻报道
本次讲座将介绍AI时代的教学研究及现状,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与科研领域的进展及影响。讲座将介绍多种AI工具,讲解其功能及应用场景,尤其是如何合理利用AI助力论文选题、期刊查找、文献综述写作、论文修改等以期提升科研效率。
参与方式:扫描海报二维码报名
美国普渡大学博士,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数智赋能外语教学,二语写作、教师评价素养
新闻报道
武田泰淳与堀田善卫同为日本战后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二人文学创作的原点均植根于在上海迎来日本战败的历史体验。本次讲座基于战后初期对日宣传刊物《新生》上发表的二人的评论、随笔,结合堀田善卫上海时期的日记,探讨二者战后的小说创作之间的互文性关联,揭示在上海的战时与战败体验如何塑造了其战争反思的文学表达,进而对发源于上海的日本“战后文学”进行论证。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日本文学专业方向博士。国际芥川龙之介学会副会长、田汉基金会理事、中央戏剧学院欧阳予倩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日本大众文化研究、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等。著有《捕风者宫崎骏 动画电影的深度》(三联书店2015)、译著有芥川龙之介《河童》、堀田善卫《时间》等。
新闻报道
即将踏上中亚留学之旅?面对陌生的文化习俗是否感到忐忑不安?本讲座专为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准留学生打造,用“故事+攻略”模式破解文化差异难题!
你将了解到:
草原新都与丝路古城的生存智慧:为什么甩手、挠头会引发不满?见面的握手、拥抱蕴藏怎样的社交信号?
课堂内外避坑指南:如何正确尊称师长?课堂发言时“谦让”可能适得其反?揭秘中亚校园的社交法则。
讲座基于多年留学、工作、田野调查中的真实案例,融合文化人类学视角,不仅告诉你“不能做什么”,更深入解析“为什么”。现场还将分享“三步破冰法”“禁忌红绿灯清单”等实用工具,助你快速从“文化休克”过渡到“如鱼得水”,做有准备的文化探索者!
陈思宇,女,毕业于哈萨克斯坦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现任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哈萨克语专任教师。曾担任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两年;带队赴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田野调查,项目成果获得上海市“知行杯”三等奖,校“致远计划”一等奖。在中亚国家有丰富的学习、工作经历。主讲课程有哈萨克语语法、哈萨克语视听说、哈萨克语报刊阅读、中亚语言与文化、俄罗斯东欧中亚文化等。
新闻报道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corporate carbon emissions,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ruled agains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and curtailed EPA’s regulatory powers by unprecedentedly invoking the “major questions doctrine” in its judgment of West Virginia v. EPA in 2022. We find that stock prices of firms with greater exposure to climate risk increased relative to firms with lower exposure after the Supreme Court verdict. The results are more pronounced for firms subject to higher federal climate enforcement intensity prior to the court ruling. Long-term zero carbon commitment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can mitigate the effect. Overall, our findings from this landmark climate litigation suggest that climate transition risks can affect stock prices.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双聘教授,终身教职,中美富布赖特学者,香港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ESG、公司金融和银行。研究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Review of Finance等国内外重要期刊。论文曾多次入选美国西部金融年会(WFA), 欧洲金融年会(EFA), 金融中介研究年会(FIRS)等学术会议;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中国国际金融年会最佳论文奖(CICF Best Paper), 华人金融协会最佳论文奖(TCFA Best Paper),亚太金融市场年会杰出论文奖(CAFM Outstanding Paper)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担任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CGIR) 期刊编委,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副主编;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外部评审;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审稿人。
新闻报道
Winslow Robertson教授是一位组织理论学家,拥有纳瓦拉大学IESE商学院博士学位、雪城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以及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新闻报道
Prof. Dr. Wolfgang Kubin(顾彬),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特聘教授,德国波恩大学终身教授,汉学家、翻译家、作家。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欧洲思想史。出版学术著作50余本,编辑著作50余本,译著100余本,诗集20本,散文集5本,小说4本,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此外,编辑两种德文杂志,获德意志语言和文学学科学院颁发的“约翰·海因里希·沃斯奖”、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国家外教年度人物奖、会林文化奖等奖项。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