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灵感、生命、眼泪和爱情:普希金创作的多维宇宙与俄罗斯文化的典型特质

讲次 第 32 讲
主讲人 贝文力
开始时间 2025年06月05日(周四)13:00
结束时间 2025年06月05日(周四)14:30
地点 松江校区-世界语言博物馆-多功能厅
腾讯会议:728-507-912
密码:250605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而他的光芒早已超越时间与疆界。在诗人诞辰226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品读这一“永远充满生命活力和原动力、始终在时代精神中激荡向前”的文化现象,并以普希金创作中的核心意象为钥匙,开启俄罗斯文化的精神密码。

人物简介

贝文力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上海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化艺术、白俄罗斯文化艺术。主持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课题、国家开发银行委托课题各一项,参与教育部课题五项。出版专著《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文化艺术》《大剧院的故事》,译著《彼得堡的冬天》《莫斯科佬》《永恒的瞬间》,教材《俄语高级口译技能训练与实战演练教程》。发表论文《文学——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悲壮史篇的形象记述》《俄国社会文化图景上决斗影像的描绘》《双城记——莫斯科与彼得堡》《作家的真正信条是反映善良》《经典文学与俄罗斯芭蕾》《镜头后的风云》《白俄罗斯思想政治和思想文化探微》《白俄罗斯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白教育合作:现状与前景》等。翻译《普希金——最后的决斗》《绘画大师列宾》《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俄罗斯文艺片。获白俄罗斯教育部“中白教育发展突出贡献奖”(2017,2019)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从童话到现实:俄罗斯民间童话中的“先验名字”

讲次 第 32 讲
主讲人 叶红
开始时间 2025年06月05日(周四)11:50
结束时间 2025年06月05日(周四)12:50
地点 松江校区-世界语言博物馆-多功能厅
腾讯会议:649-869-839
密码:250605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俄罗斯民间童话的叙事机理中,人物名字不仅是人物的标识,更是文化先验的符号系统。名字不再是用来指认的工具,而是参与塑造现实的原始力量。这些“先验名字”源自历史、宗教、民俗等集体记忆,通过代际传承形成稳定的文化范式,在故事中构成隐含的意义网络。例如,“瓦西丽莎”象征智慧与坚韧,“伊凡”则代表平凡英雄的蜕变路径。俄罗斯童话中的先验名字告诉我们,每个名字都是一个微型宇宙,包含着特定的命运轨迹和象征意义。这些名字不仅激活听众对原型人物的联想,更赋予文本以超越字面的文化厚度。本次讲座将带你探索俄罗斯童话中那些深入骨髓的“先验名字”——它们是如何成为文化密码,又是怎样活跃在现代俄语中。通过生动案例,揭开童话角色背后的语言魔力,为跨文化交际提供解码钥匙。

人物简介

叶红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从事俄语实践和俄罗斯文学的教学工作30余年,出版专著《蒲宁创作研究》;在教学和科研之余积极参与翻译实践,主要译著有《演员自我修养》《冬宫历险记》《十万个为什么》等,译著字数超过百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

讲次 第 15 讲
主讲人 陈广兴
开始时间 2025年06月11日(周三)13:00
结束时间 2025年06月11日(周三)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270-5271
主办方 文学研究院
承办方 文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陈广兴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编辑部主任。

1999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师从张儒林教授。2006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获英美文学博士学位,师从虞建华教授。2006年起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2007-2008年曾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语学院访学。2007年12月获“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科研论文成果二等奖”,2017年12月获“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奖励基金教学科研三等奖”。

研究兴趣包括文学理论、美国当代小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教学兴趣主要是文学理论,目前为研究生开设“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课程,为卓越学院和英语学院本科生开设“中国哲学思想”“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ols in Education

主讲人 Angelos Rodafinos
开始时间 2025年06月06日(周五)10:00
结束时间 2025年06月06日(周五)12: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3教学楼-3450
主办方 西方语系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This workshop will focus on the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ools, offering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ir basic applications. Participa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practical tools used in everyday life and in their academic field. Through interactive activities and examples, the seminar aims to enhance participants' skills in understanding and utilizing AI - ethically - preparing them for the curr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of the digital age.

人物简介

Angelos Rodafinos

Dr Angelos Rodafinos has studied and worked at 13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in America, Australia, Greece and Cyprus. He currently teaches New Technologies at Aristotle University, Greece. He is the creator of the free online cour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ols for Education", which aims to help students and teachers effectively integrat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ols into their work and everyday lives.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如何做社会学研究——以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研究为例

讲次 第 十二 讲
主讲人 金桥
开始时间 2025年06月06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25年06月06日(周五)15: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8教学楼-117
主办方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金桥

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文科处副处长,兼任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社区研究、组织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研究主题涉及社区组织与发展、城乡基层治理创新、政治与社会参与等。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项目十多项。目前出版专著两部,参著、编著、译著十多部。在《社会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言政策与规划的认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

Epistemology, Paradigms,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讲次 第 234 讲
主讲人 戴维·约翰逊 (美国爱荷华大学)
主持人 余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
开始时间 2025年06月06日(周五)14:00
结束时间 2025年06月06日(周五)15: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103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LPP) research analyzes corpus, status, and acquisition planning (Gazzola et al., 2023); language management, ideologies, and practices (Spolsky, 2006); structure, agency, and discourse (Liddicoat & Taylor-Leech, 2021); and conceptualizes LPP as a multilayered process (Hornberger & Johnson, 2007). In the history of the field, multiple paradigms, approaches, methodologies, and methods have been leveraged to study how LPP agents create, interpret, and appropriate language policies, and the impact of those initiatives (Hult & Johnson, 2016). As the field continues to diversify, and moves forward at a continuingly accelerated pace, we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look back. Continuing the historical overview begun by Ricento (2000), and taken up by Johnson and Ricento (2013), we continue this historical examination one decade later and proffer a framework that organizes the eras of LPP research into four major paradigms. For each, we examine the history and key conceptual underpinnings, the applications in applied and socio-linguistics research, and predict future directions.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_CCLPPS)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戴维·约翰逊 (美国爱荷华大学)

David Cassels Johnson is Professor of Multilingual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He holds a Ph.D. (with distinction) in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is areas of expertise include Sociolinguistics, Discourse Analysis, ESL/Bilingual Education, and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His research, teaching, and service focus on how language policies impact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minoritized language users in schools and society. Before joining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n 2013, he held faculty positions in education and linguistics at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and Texas A&M University and was a visiting lecturer at the University of Equatorial Guinea and the University of Costa Rica. He consults, teaches, and lectures about multilingual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He is the author of Language Policy (2013, Palgrave Macmillan); co-author of The Language Gap: Normalizing Deficit Ideologies (2022, Routledge) and Epistem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in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2023, Palgrave Macmillan); and co-editor of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A Practical Guide (2015, Wiley Blackwell). He serves on six journal editorial boards, the Board of Trustees for the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he is the co-editor in chief of the journal Language Policy.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文本中的社会、历史和语用

讲次 第 102 讲
主讲人 夏登山
开始时间 2025年06月04日(周三)18:30
结束时间 2025年06月04日(周三)20:30
地点 腾讯会议:361-105-833
密码:250604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书面的历史文本为历史语用研究提供了可及的材料,让我们可以间接地观察古代的社会、文化和语言使用,但书面语料不可避免地存在无法控制变量、来源受限等缺陷,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作为对历史语用方法局限性的回应,我们提出多源互证和同时代性等原则,尝试在可能的限度内尽量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并通过两个案例研究来揭示历史、社会和语用研究的可行路径。

人物简介

夏登山

《外语教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是语言学、翻译史和外语教育,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翻译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共计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8项,在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机构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8部。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等,曾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非洲流散英语文学研究的当下问题

讲次 第 1 讲
主讲人 朱伟芳,袁俊卿
开始时间 2025年06月05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25年06月05日(周四)20:00
地点 腾讯会议:66929746689
密码:无
主办方 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场讲座主要分为三个内容,探讨“流散”的概念和分类、结合非洲文学作家作品谈流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注问题、当下国内非洲文学流散研究存在的问题。

人物简介

朱伟芳

朱伟芳,上海市“晨光计划”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博士后,博士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曾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主要从事非洲英语文学、文学翻译研究等。在CSSCI来源期刊《中国比较文学》《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国际汉学》、专业期刊《东方翻译》《外语学界》《非洲语言文化研究》及中央级权威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文章十余篇,参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非洲文学名家创作研究》《中部非洲精选文学作品研究》等著作多部,主持国家资助博士后人员计划项目和校级项目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核心成员,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成员。

袁俊卿

袁俊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英语文学与流散文学;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论文曾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非洲流散英语文学中的主体性重构》,参与编著5部;主持上海市哲社科项目“东非英语文学中的主体性重构”和国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1世纪非洲英语流散文学研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如何做人类学研究——以豫北匪患中的“堵水”暴力研究为例

讲次 第 十一 讲
主讲人 马丹丹
开始时间 2025年06月05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25年06月05日(周四)21: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8教学楼-131
主办方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马丹丹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2018—2019年中美富布莱特学者,2018年严复社会学者。研究方向人类学史等。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的主要特点

讲次 第 131 讲
主讲人 黄民兴
主持人 丁俊
开始时间 2025年06月09日(周一)10:00
结束时间 2025年06月09日(周一)11:30
地点 虹口校区-6号楼-704
主办方 中东研究所
承办方 中东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黄民兴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原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