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作品中情感词的对比研究

讲次 第 190 讲
主讲人 张继东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4日(周四)16: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4日(周四)18: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65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讲座中,我将重点介绍我们团队的一项研究内容,即《文学翻译作品中情感词的对比研究》(张继东、杜若凡,2023)。具体来说,本研究基于门罗小说《你以为你是谁?》英汉平行语料库,借助文本情感分析技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考察了原文本、廖绣玉译本和邓若虚译本中的情感信息及其所呈现的文体特征。研究发现,在情感词密度、情感词强度及情感流模式上,三个文本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两译本的情感词密度高于原文本,但情感词强度低于原文本,尤其是消极情感词,主要是由于两译本采取了增译、弱化、漏译、多词合并及词性转化等翻译方法;两译本之间的差异集中体现在消极情感词上,主要是因为二者倾向于使用不同词类或不同强度的情感词进行翻译;三文本在消极情感流模式上具有显著差异。三个文本情感信息上的差异与中西文化认同、两译者地域背景及两译本翻译策略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对译本中的情感信息进行了探索,拓展了译本风格研究的维度。最后,在总结本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情感词的分类、空缺处理、语用功能指标化等方法,以进一步完善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文学作品研究方法。

人物简介

张继东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语料库研究院兼职高级研究员,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学科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外国语言文学方向学科带头人。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语言学跨学科委员会委员,上海外文协会会员,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通讯评审,教育部与上海市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社科项目评审专家,中华外译项目评审专家,《语料库研究前沿》(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杂志编委。研究方向:语言学研究、英汉对比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语言测试、批评语篇等。在《外国语》《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电化教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和参与编纂学术专著4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AI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前景刍议

主讲人 陈众议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5日(周五)15: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5日(周五)17:00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陈众议

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式转向

主讲人 张帆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5日(周五)14: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5日(周五)15:30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张帆

国家级重要人才计划领军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数字人文与语言研究

主讲人 冯志伟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1日(周一)10: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1日(周一)12:00
地点 松江校区-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大楼报告厅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冯志伟

冯志伟,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重绘记忆图景:犹太流亡历史与中国叙事”研讨会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9日(周六)08: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9日(周六)17: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穹顶会议室
主办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学术科研机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从亚历山大大帝谈起----晚明奇特的文艺复兴

讲次 第 213 讲
主讲人 李奭学
主持人 武春野(上海外国语大学)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4日(周四)13: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4日(周四)15: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103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我们谈了“文学”的定义之旅,继之则应一谈“文艺复兴”这个西方概念在中国最早的表现。“文艺复兴”包含两个观念,一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崛起;另一个是希腊罗马古典的复兴运动。本讲谈的是第二个观念: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人士翻译了不少希腊罗马的古典轶事,本讲由他们所译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谈起,并及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等人的生平轶事。这些希罗人物以中文现身,在华形成一个非常奇特的文艺复兴现象,贯穿了明神宗到明思宗的中国晚明,是比“五四运动”还要古老的“文艺复兴”,本讲钩玄提要,重塑此一中西文学与语言互动最早的历史。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_CCLPPS)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李奭学

李奭学,辅仁大学英国文学硕士,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东吴大学英文系、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及翻译研究所,以及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现任中国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特聘研究员,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兼任讲座教授,并为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合聘教授。曾获“中研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2003)、东吴大学建校105年杰出校友奖(2004)、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2010及2011年),“国科会”杰出研究奖(2011)、“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2014)、The Best Paper Prize, 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Routledge), 2014胡适纪念讲座(2018),以及杰出人才讲座(2020-2023)等奖项。著作有《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明末耶稣会西洋古典型证道故事考诠》、《译述︰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Jesuit Chreia in Late Ming China(合著)等书,译有《阅读理论——拉康、德希达与克丽丝蒂娃导读》,以及《重读石头记——红楼梦里的情欲与虚构》等书。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没有晚明,何来晚清----“文学”的现代性之旅

讲次 第 212 讲
主讲人 李奭学
主持人 武春野(上海外国语大学)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3日(周三)03:15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3日(周三)05: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103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讲以“文学”为例,谈中文词源。不用多想,“文学”指诗、小说、戏剧等等。但我们今天所见的这个定义并非“自古已然”,而是从十七世纪经营到十九世纪方才形成。《论语》所谓“孔门四科”中的“文学”,乃指对儒家经典的了解,其后“文学”所指,多和这点有关。本讲由明代耶稣会士艾儒略的《西学凡》谈起,从他笔下的“文艺之学”的内容说起,亦即诗赋辞章等等。《西学凡》刊刻于1623年,四年后,杨廷筠把“文艺”改为“文学”,而其内容,也就是“诗赋辞章”。20世纪以前,基督教士如艾约瑟等,又从杨廷筠所用,在《六合丛谈》上将荷马、悲喜剧诗人所写定义为“文学”,其后魏源、梁启超与王国维赓续用之,乃有“文学”的今义。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_CCLPPS)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李奭学

李奭学,辅仁大学英国文学硕士,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东吴大学英文系、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及翻译研究所,以及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现任中国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特聘研究员,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兼任讲座教授,并为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合聘教授。曾获“中研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2003)、东吴大学建校105年杰出校友奖(2004)、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2010及2011年),“国科会”杰出研究奖(2011)、“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2014)、The Best Paper Prize, 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Routledge), 2014胡适纪念讲座(2018),以及杰出人才讲座(2020-2023)等奖项。著作有《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明末耶稣会西洋古典型证道故事考诠》、《译述︰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Jesuit Chreia in Late Ming China(合著)等书,译有《阅读理论——拉康、德希达与克丽丝蒂娃导读》,以及《重读石头记——红楼梦里的情欲与虚构》等书。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漫谈英语词源

讲次 第 211 讲
主讲人 李奭学
主持人 武春野(上海外国语大学)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2日(周二)03:15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2日(周二)05: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103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征服了英格兰之后,法文正式进入英伦三岛。法文属于拉丁语系,其中有许多字词带有强烈的拉丁文色彩,而拉丁文中有更多的字词都源自希腊文,这两种语言的单词遂形成英文词汇的根本,所谓拉丁字根或希腊文字根自此在英文中奠定。这些字根有的形成英文字的前缀,有的则为字尾。兹以monogamy为例说明:mono-这个前缀及-gamo这个字尾都出自希腊文,前者为“单一”之意,后者指“婚姻”,因此,monogamy这个英文字遂指“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本讲之目的,便拟由一些常见或略为困难的英文字入手,分析词汇的来源,亦即由字根入手,教导同学如何记忆英文单词。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_CCLPPS)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李奭学

李奭学,辅仁大学英国文学硕士,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东吴大学英文系、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及翻译研究所,以及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现任中国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特聘研究员,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兼任讲座教授,并为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合聘教授。曾获“中研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2003)、东吴大学建校105年杰出校友奖(2004)、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2010及2011年),“国科会”杰出研究奖(2011)、“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2014)、The Best Paper Prize, 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Routledge), 2014胡适纪念讲座(2018),以及杰出人才讲座(2020-2023)等奖项。著作有《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明末耶稣会西洋古典型证道故事考诠》、《译述︰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Jesuit Chreia in Late Ming China(合著)等书,译有《阅读理论——拉康、德希达与克丽丝蒂娃导读》,以及《重读石头记——红楼梦里的情欲与虚构》等书。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用推理的认知老化研究

主讲人 冯望舒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5日(周五)11:45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5日(周五)13:00
地点 松江校区-5教楼103会议室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经常使用含有隐含意义的话语,这要求听话者通过语用推理来对话语内容进行解读。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他们进行高效和准确的语用推理的能力可能会下降,导致沟通困难和误解。然而,这背后的神经机制尚未完全揭示。本文旨在全面采用脑电技术,从理解意义的角度探讨语用推理中的认知老化现象及其背后的神经机制。本研究调查了个体年龄和话语的语境关联程度对语用推理的影响。行为数据显示,年轻人在间接回答条件下的任务准确性显著高于老年人群体。此外,事件相关电位数据显示,对于老年组和年轻组来说,间接回答与直接回答相比都在答句呈现的晚期引起了N400波幅的增加。然而,对于年轻组来说,间接回答在答句呈现的早期和中期相比于直接回答同样引发了更大的N400效应,而老年组则没有。这些发现表明,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语用推理能力上有所下降。这种下降可能源于老年人在实时动态地对正在展开的话语语义内容进行丰富时面临困难。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a speaker often uses utterances with implicit meaning, which requires listeners to interpret via pragmatic inference. As individuals age, their ability to mak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pragmatic inferences may decline, leading to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 and misunderstandings.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 cognitive neural mechanism has not yet been fully revealed, this paper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employ EEG recording to probe into the cognitive aging phenomenon of pragmatic reasoning and the cognitive neural mechanisms behind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aning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age and the contextual relevance in utterances on pragmatic inference. The behavioral data showed that the task accuracy for the indirect reply conditions by the young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lderly group. Furthermore, the ERP data showed that, for both the elderly group and the young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direct replies, indirect replies elicited an increased N400 in the late stages of reply presentation. For the young group, however, indirect replies triggered a greater N400 effect than direct answers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of reply presentation, while the elderly group did not. These finding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elderly individuals exhibit a diminished capacity for pragmatic inference when compared to younger individuals. This decline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iculty elderly individuals face in dynamically enriching the semantic content of ongoing speech in real-time. 

人物简介

冯望舒

冯望舒,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语义和语用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特别是语言中非字面意义的理解过程。她主持和参与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等。研究成果发表在《Brain and Language》、《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当代语言学》等SCI/SSCI/CSSCI期刊。
FENG Wangshu is an assistant researcher 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Human Languages Lab,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She received a Ph.D. in Basic Psychology from Peking University. Her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is the cognitive neuromechanisms of semantic and pragmatic processing, especially the language comprehension of non-literal meanings. She has led and participated in multiple research projects, and her research finding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journals such as Brain and Language,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and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来华医学留学生医院“实践”语言政策中的英汉选择

The Competing rol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Practiced"Language Policies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in a Chinese Hospital

讲次 第 215 讲
主讲人 韩亚文、李丹
主持人 余华(上海外国语大学)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1日(周四)19: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1日(周四)20:30
地点 B站直播间:ID:22327813(语言与未来)
主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方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实践”语言政策指说话者在互动中遵循的隐性语言选择规范(Bonacina-Pugh2012)。我们将在回顾语言政策相关理论概念和EMI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东南部一所教学医院两年的民族志田野调查结果,汇报以英语授课的临床医学专业(MBBS)留学生在中国一所教学医院实习中的“实践”语言政策。我们将详细描述与医学留学生相关的互动规范,关注留学生在教学医院的不同空间中使用英语和汉语时的语言选择。我们通过展现医院环境留学生互动中选择英语与汉语所产生的紧张关系,揭示医学留学生EMI语言教育与教学医院语言实践现实之间的差距。最后,我们将对来华医学留学生语言政策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_CCLPPS)的微信推送。

人物简介

韩亚文、李丹

韩亚文教授为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和语言政策。在Language Policy、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国家、教育部、江苏省和教育厅高校哲社项目多项。学术兼职:国际城市语言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青年应用语言学者联盟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教育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SSCI/ A&HCI)编委会委员。
李丹同学为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政策和外语教学。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语言战略、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