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ing from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s:Lessons for science teacher quality and teacher education

主讲人 Vanessa kind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6日(周三)16: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6日(周三)17: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105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承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Vanessa kind

英国利兹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读懂“中国”

主讲人 胡礼忠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3日(周三)18: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3日(周三)20: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7教学楼-7121室 主会场(线下)
虹口校区-1号楼-508室(分会场,线上)
主办方 研究生院
承办方 研究生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上外“跨、通、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系列讲座由研究生院主办,汇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设有“科学与学术研究方法”“区域国别研究”“科技前沿与未来发展”三大主题。该系列讲座旨在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彰显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内涵,与科技前沿和未来发展同频共振,提升我校研究生的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助力研究生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报名方式:扫描海报二维码参与

人物简介

胡礼忠

我校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Integrating AI into Teach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s

讲次 第 58 讲
主讲人 雷静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5日(周二)19: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5日(周二)20:30
地点 腾讯会议:653-601-224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承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雷静

美国雪城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AI驱动的国际时事报道分析

讲次 第 2024-2025学年第10讲 讲
主讲人 钱进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7日(周四)14:5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7日(周四)16:2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1239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AI驱动的国际时事报道分析

人物简介

钱进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德国海德堡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出版专著《作为流动的职业共同体:驻华外国记者研究》。目前研究领域为新媒介理论和战争媒介化。曾在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驻上海分社工作,参加过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和“三鹿毒奶粉”等重大事件报道。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国比较文学之滥觞:况义及伊索东渐

讲次 第 9 讲
主讲人 宋莉华
主持人 张帆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5日(周五)10: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5日(周五)11:30
地点 松江校区-行政楼-234/235会议室
主办方 文学研究院
承办方 文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生发展,有其独特的轨迹和跨文化比较思维特征。“况义”既指晚明的《伊索寓言》译本,同时也指向耶稣会士对欧洲和中国的文学、文化进行比较的思维方式。讲座旨在通过梳理《伊索寓言》的东渐历程,考察“况义”作为异质文化的交流之道,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原理研究和方法论建构的学术意义。

人物简介

宋莉华

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日本神奈川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典小说西传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上海市市级创新团队“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文学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研究,曾发表《西方早期汉籍目录的中国文学分类考察》《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中西对接》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跨媒介与世界文学的理论建构

讲次 第 10 讲
主讲人 何成洲
主持人 宋炳辉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9日(周五)15: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9日(周五)16:30
地点 松江校区-行政楼-234/235会议室
主办方 文学研究院
承办方 文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跨媒介的文学艺术通常包含四种类型:不同媒介的混合、跨媒介指涉、跨媒介改编和超媒介性。世界文学往往重视跨文化视角,忽视媒介传播的能动性。跨媒介可以成为世界文学批评的一个新概念、新视角,是当下批评理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作品加以分析,从而推动我们的理论创新。

人物简介

何成洲

挪威奥斯陆大学艺术学博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艺术学院院长和全球人文研究院(苏州)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学理论、戏剧研究、批评理论。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10余部,在国内和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中英文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曾被授予挪威“易卜生奖章”,担任国际易卜生委员会主席。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启智润心:教育家精神学习体会

讲次 第 五 讲
主讲人 宣沫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7日(周四)18: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7日(周四)20: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8教学楼-110
主办方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宣沫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南朝佛像“张家样”

主讲人 赵玲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2日(周二)19: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2日(周二)20: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图书馆二楼西侧数字学术中心
主办方 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萧梁时期,张僧繇改革佛画,创制了“面短而艳”“薄衣贴体”的造像新体“张家样”。不过,在梁代佛教发展,外来佛像频繁传入的背景下,张僧繇的造像新样并未依据外国样式创制:一方面,由于张僧繇对人物特点的把握和逼真效果的追求,使得千人一面的天竺凹凸画法并未成为张家样佛像的绘画方法;另一方面,张家样的“华体”造像特征,正是其佛画创作改革外国佛像胡貌特征的一大宗旨。于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张僧繇完成了对顾、陆“秀骨清相”式佛像的又一次中国化变革。该样式不但改革了梵式旧制,还摆脱了魏晋以来脱略凡俗的“秀骨清相”特征,确立了一种生动、真实的人间世尊新样。此后的两百余年,张僧繇“面短而艳”的人间佛画不仅成为了主流,还对北方石窟寺造像形成了巨大影响。

人物简介

赵玲

上海大学美术学博士,浙江大学考古学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从事美术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特别致力于印度艺术和丝路佛教美术源流与传播方面的研究。著有《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阿玛拉瓦蒂佛教造像》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印佛像海上丝路传播研究”与“重估犍陀罗艺术对中国的影响”。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构建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课堂: 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主讲人 张海波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6日(周三)09: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6日(周三)10: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105
主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承办方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讲座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介绍如何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设计并实施学科实践活动。通过探索典型课型下的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内化课堂所学,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激发课堂有效互动与积极思维,共同构建素养导向下的高效英语课堂。

人物简介

张海波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虹口区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初中英语双新攻坚中心组成员上海市课改办教材审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考试院命题专家库成员。参与新教材编写工作。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Neurocomputational Underpinnings of Altered Mentalization in Autism

主讲人 Christian Ruff
主持人 沈强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7日(周四)13: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7日(周四)15: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2教学楼-235室
主办方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A key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 of autistic people are difficulties with mentalization-understanding and reacting to the mental states of others. Despite their social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the specific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that may give rise to these difficulties have remained elusive. In my presentation, I will argue that one reason for this impasse may be limita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used to assess metalization. I will present a novel behavioral paradigm and computational model that can specifically assess adaptive mentalization. Using this paradigm and model in fMRI experiments, we have identified a multivariate neural fingerprint that can predict out of sample to what degree people can dynamically adapt their mental models of others to their changing strategies. We have also used this model and neural fingerprint in a preregistered study of autistic individuals, revealing that stronger autistic traits are associated with both a decreased ability for adaptive mentalization and weaker expression of the very same multivariate neural fingerprint. We hope that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a specific deficit in adaptive mentalization that is linked to autistic traits.

人物简介

Christian Ruff

Christian Ruff教授目前是苏黎世大学经济学系神经经济学与决策神经科学教授,社会与神经系统研究实验室(SNS-Lab)主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Ruff教授的研究领域高度跨学科,关注人类的行为动机、决策与学习,旨在开发能够解释和预测不同情境下选择和社会行为的计算模型。在Science、PNAS、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Human Behavior、Neuron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获得了欧洲研究委员Consolidator Grant等的经费资助。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