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ing Comparative Cultural Transmission: What Socializes Members for Group Living?

讲次 第 11、12 讲
主讲人 Michael Harris Bond
主持人 Steve J. Kulich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2日(周六)10: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2日(周六)15:00
地点 松江校区-行政楼-129室
主办方 跨文化研究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Studying Comparative Cultural Transmission: What Socializes Members for Group Living?

The first lecture will examine how culture is transmitted across generations, addressing the questions of how groups are taught in their context to: How to use tools effectively? How to think practically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How to work and live together with others properly? What actions to endorse and how strongly? Conduct comparative cultural inquiry helps us try to understand how people are socialized to serve group requirements for group survival and group flourishing and realize the diversity across our multi-group world (families, teams, organizations, provinces, nations). The lecture discusses the cultural training of babies, education and moral standards, artifacts/tools and their functions, and how these can be observed, studies, and incorporated into cross-cultural research designs.

 

Re-examining, Designing, and Testing Models for Comparative Culture Research

Reviewing the varied processes of socialization, this lecture will move toward considering how these elements might fit into “eco-cultural models” or dimensions of national difference. The specific case of cultural influences on gender socialization or issues of equality will be considered. Further discussion will explore how diverse socialization foci affect variations of building of human capital in/across different cultures. Discussion will focus on ways that 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scholars can seek to understand their cultural context in relation to others, and how these perspectives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research designs. Leading examples of dimensional models, values and beliefs frameworks, and other explanatory factor model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ing meaningful research in China that can contribute to the cross-cultural field and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dynamics across cultures.

人物简介

Michael Harris Bond

Michael Harris Bond was born and raised by Anglo-Canadian parents in Toronto, Canada as part of what Wikipedia terms the “Silent Generation”. Follow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 he left his birthplace for graduate school in the United States followed by an early career in Japan. There he learned the basics for doing cross-cultural research and living in a different culture. He has practiced as an academic in Hong Kong over the last 50 years and written widely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on, emotions, and behavior. In his recent research, he has been cooperating with colleagues in many societies to do cross-level, multi-cultural research on trust, gender bias,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For the last 10 years, he has been teaching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to Master’s students at the Faculty of Business of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rying to prepare Generation Z as best he can for life in the 21st century.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知识图谱与大模型融合驱动的医疗卫生智能决策研究

主讲人 熊励
主持人 邓莎莎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6日(周三)13: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6日(周三)15: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2教学楼-235室
主办方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代表的大模型为医药卫生领域带来新机遇。知识图谱与大模型融合有助于提升数据理解和处理能力。本讲座基于知识图谱发展现状与大语言模型未来趋势,从二者融合视角分享中医知识图谱构建、诊疗方案可视化、医疗卫生与健康管理,以及基于此驱动的医疗卫生智能决策研究。

人物简介

熊励

博士,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二级教授、伟长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委员。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报告10余本,获多项上海市奖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英诗的魅力与欣赏

主讲人 史志康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5日(周二)10:05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5日(周二)11:35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14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诗歌是富有启发意义的,其中既有对现实的洞见,也有对未来的畅想。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从日升雪落到春日潮汐,从孩提哭泣到死亡别离,诗歌是如何引导我们感知世界的?如何解读William Cullen Bryant的经典诗歌Thanatopsis(死亡观)?讲座将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带你开启一场充满魅力的诗歌之旅。

人物简介

史志康

史志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外文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史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莎士比亚研究”、“美国诗歌研究”以及“英汉、汉英翻译”,至今发表论文60多篇,英译汉译作10余部, 散文20多篇,专著两部,分别为《美国文学背景概观》、《英美文学精华赏析》。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现实主义:理论谱系与文献翻译学术研讨会

主讲人 陆建德、范捷平、魏育青、吴其尧、曹丹红、王腊宝、谢周、高洁、
主持人 郑体武、谢建文、张和龙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2日(周六)08: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3日(周日)17:00
地点 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一楼报告厅-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
主办方 文学研究院
承办方 文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陆建德、范捷平、魏育青、吴其尧、曹丹红、王腊宝、谢周、高洁、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伊朗的历史与文物

主讲人 程彤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4日(周一)13: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4日(周一)15: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图书馆二楼西侧数字学术中心
主办方 东方语学院,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伊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闻名世界,与此同时,伊朗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更加引发大众对这个国家历史和现状的关注。本讲座从上海博物馆伊朗文明的展品入手,介绍伊朗历史的演进,指出贯穿伊朗历史演变的王权与教权、本土族群与外来族群的两对主要矛盾,这两对矛盾也在文物当中被集中地反映。由此,讲座将引导听众从文物探究历史的镜像,从镜像重构历史的横切面和纵向过程,从而从更深层次了解伊朗文明以及文明多样性的底层逻辑。

人物简介

程彤

教授、博导。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曾赴美国哈佛大学、伊朗德黑兰大学访学。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朗大使馆文化处一等秘书。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波斯语教学,伊朗学研究和非通用外语的教学管理,出版专著《“正统观念”与伊朗什叶派——从旭烈兀到阿巴斯一世》、《古代伊朗上层建筑与宗教》,主编论文集《丝绸之路上的照世杯》《心灵之沟通——神秘主义文学》,以及四十多篇学术论文和资政报告。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美国大选最新形势

主讲人 杜平
开始时间 2024年10月31日(周四)14:50
结束时间 2024年10月31日(周四)16:20
地点 松江校区-第1教学楼-239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美国大选最新形势

人物简介

杜平

杜平,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新闻工作生涯跨越电台、报社、电视台三大传统媒体,目前专注新媒体创作,其《平心论》视频粉丝在全网超过千万。先后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欧盟和北约总部记者、外事采访部主任;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版主编、社论主笔;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和节目主持。曾获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广播奖”特等奖,被评为首届“中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首届广播电影电视部“十大杰出青年”等。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教育部中东联合研究院期刊方阵建设暨中东形势学术论坛(2024)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2日(周六)08: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2日(周六)17:3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6
主办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
承办方 中东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从“汉字文化圈”到“汉文文化圈”:区域国别视域下的语言思想史研究趋势

主讲人 王侃良
主持人 喻显龙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11日(周一)14: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11日(周一)16:3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5号小别墅2楼报告厅
主办方 全球文明史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近年来,对“历史中的语言问题”的探讨,即语言思想视域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开始变成日本思想史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学者们以历史语言学中的“汉文训读”作为研究对象和观察角度,提出了新的历史认识方法“汉文文化圈”。立足于历史研究的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交叉是其重要特征。同时该类研究也有着试图打破“民族—国家话语”与“西方中心话语”藩篱的趋向,与当下的全球史发展有着高度内在关联。

人物简介

王侃良

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副研究员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数字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主讲人 赵曙明
主持人 杨晓兰
开始时间 2024年10月31日(周四)10:00
结束时间 2024年10月31日(周四)11: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2教学楼-246室
主办方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数字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为主题的讲座中,赵曙明教授将深入探讨数字经济的特点及其对企业运营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一背景下的转型与创新。讲座将结合教学、案例研究与科研,深刻剖析如何在数字经济的环境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与实践。赵曙明教授将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实际案例,以期为听众提供新的视角与启发。

人物简介

赵曙明

赵曙明博士,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南京大学行知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第三任主席、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特邀副会长、江苏省人力资源学会终身名誉理事长。已出版20余部学术著作,发表500余篇学术论文,2020年荣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AI与媒介生态

主讲人 John Dowd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4日(周一)08:15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4日(周一)09:45
地点 Zoom:833-0033-4498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AI与媒介生态

人物简介

John Dowd

John Dowd,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School of Media & Communication,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副教授,他的学术兴趣聚焦于传播领域,尤其关注语言如何在我们与世界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他的研究工作大量借鉴了媒介生态学、修辞学以及社会学理论,旨在探讨话语、教育和技术在符号与物质层面的交互作用。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