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健康

主讲人 许峰
主持人 赵春水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05日(周二)18: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05日(周二)20:00
地点 松江校区-教育会堂-2层融空间
主办方 艺术教育中心
承办方 艺术教育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中医养生理论与太极养生功法

人物简介

许峰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所长,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推拿系。长期从事中医气功、太极健康的临床与学术研究,对于中华太极健康理论与实践有较深入的研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后现代的美学状态——纪念利奥塔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主讲人 吴天天、周慧、王琦、张佳峰、夏开丰、姜宇辉、李三达、陶金、丁文俊、蓝江、郑兴、,王楷文、余明锋、李新龙、董娴娟、毛秋月、李凌莉、余航、吴娱玉、王宇阔
主持人 马骁远
开始时间 2024年10月26日(周六)08:30
结束时间 2024年10月26日(周六)18:00
地点 虹口校区-6号楼-504会议室
主办方 文学研究院
承办方 文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吴天天、周慧、王琦、张佳峰、夏开丰、姜宇辉、李三达、陶金、丁文俊、蓝江、郑兴、

王楷文、余明锋、李新龙、董娴娟、毛秋月、李凌莉、余航、吴娱玉、王宇阔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When disclosing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to service delivery backfires: Roles of fear of AI, identity threat and existential threat

主讲人 Dogan Gursoy
开始时间 2024年10月31日(周四)13:30
结束时间 2024年10月31日(周四)15: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2教学楼-220教室
主办方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This presentation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hospitality services. While the presence of the ter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 a product description may be viewed as a sign of that product having advanced capabilities and features, it may also trigger fear and concern among consumers. Therefore, this presentation will first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clusion (vs. exclusion) of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rm in goods and service descriptions on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s. Afterwards, how and why disclosing AI integration in hospitality services effects customer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trust, perceived quality, and usage intention in hedonic and functional services will be discussed. Finaly, whether existential and identity threats of AI are the primary drivers of customers’ fear of AI will be discussed.

人物简介

Dogan Gursoy

葛杜安博士是华盛顿州立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董事教授兼塔可钟杰出教授,也是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 Management的主编。Dr Gursoy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称号。Dr Gursoy还获得了2019年Michael D. Olsen研究成就奖、2021年国际酒店与餐饮教育协会(ICHRIE)终身研究成就奖。他连续三年或得科睿唯安“前1%高被引科学家”奖项(2021,2022,2023)。Dr Gursoy在同行评审的期刊上发表了250多篇研究论文,并出版了12本书。他的谷歌学术引用次数超过40,000次,h指数为93。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绘画与悲剧观念

讲次 第 本学期第五讲 讲
主讲人 丁尔苏
开始时间 2024年10月29日(周二)10:05
结束时间 2024年10月29日(周二)11:35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14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对大多数人来说,绘画总是与美好联在一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赏心悦目的人物或景色,有时还会称赞它们“美丽如画”。事实是,历史上有不少绘画作品不仅不能给观众带来感官愉悦,反而令人毛骨悚然。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ünewald)的《耶稣受难》图即为一例。画中的耶稣满身扎刺,鲜血流淌,两臂被钉在十字架上,其面部表情极度痛苦。画家为什么会通过色彩和线条来展现类似的人间苦难呢?英国当代学者伊迪丝·霍尔(Edith Hal)说得好,悲剧“所表达的是关于苦难的追问”,表达苦难的绘画作品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悲画”来了解埋藏在它们背后那些不同的悲剧观念。

人物简介

丁尔苏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特聘教授。曾担任加拿大《符号学书评》(Semiotic Review of Books)杂志编委和副主编(1997-2000)、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2000-2004)以及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学术成果包括《超越本体》《符号与意义》《现代悲剧》(译著)以及由多伦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Parallels, Interactions, and Illuminations: Travers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heories of the Sign,近期论文包括《中国苦戏与西方悲剧》《从两善对峙到善恶斗争——黑格尔悲剧冲突论述评》《苦海无边,“退让”是岸——叔本华悲剧理论述评》《<悲剧心理学>的成就与启示》《全球语境下的王国维悲剧理论》《加缪的微弱乌托邦冲动》《信仰骑士——克尔凯郭尔论悲剧》和《历史与社会视野下的悲剧——雷蒙·威廉斯的悲剧观》。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人工智能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前沿与学术发表

讲次 第 8 讲
主讲人 彭青龙
主持人 王弋璇
开始时间 2024年10月30日(周三)10:00
结束时间 2024年10月30日(周三)11: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234-5235
主办方 文学研究院
承办方 文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彭青龙

彭青龙,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英文期刊New Techno-humanities创刊主编,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第七、八届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理工院校组组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会长等,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主要研究澳大利亚文学、比较文学、英语教育教学和科技人文等,在中英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专著《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等五部,总主编或者主编教材38部(册)。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成果两次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十多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人工智能赋能营销创意新范式

主讲人 李庭赟
开始时间 2024年10月29日(周二)13:00
结束时间 2024年10月29日(周二)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8教学楼-314
主办方 新闻传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人工智能赋能营销创意新范式

Anyone,Anytime,Anywhere;

Branding,Branding,Branding;

Content,CREA©️TION,Communication

人物简介

李庭赟

上海创进制集团CEO
小宇宙AI(www.小宇宙.net)创始人
世界智顶思维联盟(SUM-MIT)发起人,“知执指智,施识始释”教育理念首倡者;创世纪大图景、时之我代、天经地义科技公司主理人;数学拥趸+创意健将,秉持颠覆式创新理念游弋于金融和IT前沿科技领域;擅长跨界思维因式分解,熟谙跨域函数·阶乘传播。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翻译跨界与跨界翻译

主讲人 朱若菡
开始时间 2024年10月31日(周四)16:30
结束时间 2024年10月31日(周四)18: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20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讲座将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翻译跨界,即分享作为英语翻译专业的学生,跨界到法律行业学习和工作的历程。主讲人将结合自身经历,从翻译专业人士如何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快速学习、做好准备等方面进行分享。

     二是跨界翻译,即着重介绍在法律、仲裁行业进行翻译的体悟。主讲人将根据工作和实践观察,以仲裁及其他替代性争议解决等法律行业对翻译服务的需求为视角,与同学们就如何做好法律翻译实务工作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交流。

人物简介

朱若菡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校友,上海仲裁委员会研究工作部副部长,上海市法学会“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理事。她拥有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外期刊以中英文发表多篇文章,参与撰写/编辑《中国建设工程审裁制度:立法建议与示范规则》《新思路英语专业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1》等书籍/教材,参与仲裁有关立法、规则起草和征求意见。她有近八年法学教育国际化经验,长期从事口笔译工作。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具身认知科学视域下的 汉语躯体化情感词的英译

讲次 第 188 讲
主讲人 周频
开始时间 2024年10月31日(周四)16:30
结束时间 2024年10月31日(周四)18: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65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包含内感受的躯体化情感词(如撕肝胆俱裂、肝肠寸断等)翻译为英语时,有研究者认为,为了传播中国文化,保留中国文学作品的神韵,应尽量用包含身体或身体部位感受的躯体化情感词进行翻译。然而,基于现代具身认知科学和内感受神经科学,比较英汉的情绪概念化结构发现,汉语对情绪的概念化具有较高的身体透明度和较粗的认知颗粒度,在英语中则相反。进而反思了传统的直译-意译的跨语际范式的翻译观和归化-异化的跨文化范式的翻译观背后预设的语义观和知识论,提出了跨认知系统的翻译观。即强调译者应首先注重在两种语言的认知结构或概念系统层面的转换。因而提出,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躯体化情感词的英译,应尽量按照西方人认知情绪的方式翻译为抽象的情绪认知词,而非躯体化情感词。最后,通过对比《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对躯体化情感词的英译,佐证了这样的观点。

人物简介

周频

上海海事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情感神经科学、情绪认知的跨语际-跨文化比较、具身语义学、语言科学研究方法论等。担任《外国语》、《现代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PLOS ONE等权威期刊匿名审稿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会理事。在国际顶级SCI和CSSCI检索期刊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Brain Sciences,《外国语》、《外语界》、《中国外语》、《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发表了约20篇论文,其中两篇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专著2部:《如何从0到1:语言科学研究方法论探索》(25万字),《读懂情绪:倾听身体的声音》(30余万字,待出)均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著2部:《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14万字,清华大学出版社)。《历史认知语言学》(25 万字,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社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多项。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科学研究方法的有效实施途径之探讨

讲次 第 总第23场,“科学与学术研究方法”2024-2025学年第2讲 讲
主讲人 HU JIANHUA
开始时间 2024年10月29日(周二)18:30
结束时间 2024年10月29日(周二)19: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121教室(主会场)
虹口校区-1号楼-808教室(分会场)
主办方 研究生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科学研究以发现新的自然规律、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的理论为目的,而科研方法是进行科研的系统性技术和手段。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这些技术和手段以达到其研究的目的呢?本讲座提供一个有选择性的分析和建议。

人物简介

HU JIANHUA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统计学、基因组学、空间计量学。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数词在俄语语言史及语法思想史上的双重流变

主讲人 尹旭
开始时间 2024年10月29日(周二)16:00
结束时间 2024年10月29日(周二)17: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6教学楼-202
主办方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中亚研究中心,中东欧研究中心,乌克兰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数词在现代俄语中有着特殊地位。本报告通过对语言史和语法思想史的回溯,将为听众展示不同时期数词形态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以及作为数词使用者的人在语法描写体系中对其如何定位。对历时问题的回顾,有助于听众理解,现代俄语数词主要词法、句法特征的来源,解释现代俄语数词词变体系中仍然存在的部分词尾并行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数词发展的趋势。

人物简介

尹旭

尹旭,1990年3月生。2019年获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学副博士学位。2020年起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担任助理教授。是国内俄语语言学领域为数不多的俄罗斯古文献研究人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多项。至今在《莫斯科大学学报》、《语言学研究》、《外语学刊》、《中国俄语教学》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篇,其博士论文已获得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资助,于2022年在莫斯科大学出版社出版。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