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及一流学科建设”研讨会

开始时间 2016年11月23日(周三)14:00
结束时间 2016年11月23日(周三)17:0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108室
承办方 信息技术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上海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现定于2016年11月23日(星期三)下午14:00—17:00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1号楼108室召开“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及一流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将邀请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意大利摩丹纳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庄恩平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电子政务国际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外语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赵衍副教授做主旨演讲。

演讲主题:
一、基于网络平台的《跨文化沟通》教学模式的思考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庄恩平教授)
主要内容:
1.跨文化研究对接热点问题
2.《跨文化沟通》三位一体教学法
3.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

二、以信息技术助力外语院校“双一流”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赵衍副教授)
主要内容:
1.解构“双一流”
2.信息技术与一流科研
3.信息技术与一流教学
4.信息技术与一流管理
5.上海外国语大学未来五年IT行动计划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Dramaturgy Equals Contemporary Performance

讲次 第 88 讲
开始时间 2016年11月16日(周三)14:00
结束时间 2016年11月16日(周三)16:00
地点 虹口校区-会议中心-英伦厅
主办方 英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This lecture will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an idea of dramaturgy and its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theatre and performance practices. Dramaturgy will be discussed as an ‘operating system’ for the contemporary theatre and a bridge between an idea that inspires an artwork and its realization through artistic expression. In other words, dramaturgy is seen in this lecture as a way to think about how the meaning and experience of theatre is made from theatre’s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Theatre research that is informed by dramaturgy is therefore better able to link processes of creativity with performance analysis. Dramaturgy opens new pathways of reading theatre and discussing theatre in its variety of contexts. The lecture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new dramaturgy’ in these developments and will consider examples of performance that exemplify ‘new dramaturgical’ trends such as: new media, hybridity and anti-theatricality.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莎士比亚:人生地图(Shakespeare: A Map of Life)

开始时间 2016年11月07日(周一)18:30
结束时间 2016年11月07日(周一)20:00
地点 虹口校区-1号楼-1008教室
主办方 网络教育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又是思想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他用最深邃的眼光看透了人生的复杂性、多样性,用最为精妙的语言将一副极为详尽的人生地图呈现给世界。莎士比亚之所以被誉为超越时空的巨人,因为这位旷世文豪具有令人震撼奇崛的语言天赋和绝伦的智慧,更是因为他塑造无数个性鲜明人物,并描摹人性的各个方面。18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塞缪尔•约翰逊说: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人生地图。”
网络教育学院邀请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史志康教授来我院举行莎士比亚的专题讲座。史教授将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选择描绘人性的50幅画面,展示莎士比亚不同凡响的穿透力和表现力。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中国学的国际对话:方法与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开始时间 2016年11月05日(周六)08:30
结束时间 2016年11月05日(周六)17:45
地点 虹口校区-2号楼-4层同传室
承办方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高级翻译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承办单位: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学研究所、高级翻译学院 

协办单位:欧盟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会议议程

 

8:30-9:00 会议注册(上外虹口校区高级翻译学院,2号楼4层同传室)

开幕式

(9:00-10:20)

主持人:武心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1.嘉宾代表与校领导致辞:

9:00-9:10  姜锋(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博士)

9:10-9:20  谢京辉(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2.颁发中国学海外顾问聘书:

9:20-9:30  冯庆华副校长颁发聘书

3.主旨演讲:

9:30-9:50  杨洁勉(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教授)

体系设计与方法论探究:本土中国学之我见

9:50-10:20  与会代表合影与茶歇

第一议题中国学的概念与方法

(10:20-11:35)

主持人:汪宁(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演讲人:

10:20-10:30   穆赫森(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教授)

              中国学与阿拉伯世界

10:30-10:40   高桥五郎(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当代中国学的方法论研究:有关中国崛起论的验证

10:40-10:50   范勇鹏(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教授)

比较视野是中国学的基础

10:50-11:00   尤里·瓦季莫维奇·塔夫罗斯基(俄罗斯莫斯科友谊大学国际新

              闻学教授)

当代俄罗斯中国学研究的两股思潮

11:00-11:10   潘玮琳(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世界的中国”还是“亚洲的中国”:20世纪有关“中国学”与

亚洲学”的本土概念辨析

11:10-11:20   李正男(韩国高丽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教授)

在韩国学术界中国学研究动向:以作为政治学的中国学

11:20-11:35   讨论

11:35-13:30 午餐(上外迎宾馆)

第二议题  中国学的体系与学科

(13:30-14:45)

主持人:戴启秀(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演讲人:

13:30-13:40  高中伟(四川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立足西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中国故事

——四川大学中国学中心开展对外教学的初步探索

13:40-13:50  安博璐(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讲师)

中国学在意大利: 研究与教育

13:50-14:00  管永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简论中国学专业的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

——以北外“国际中国学”硕士项目为例

14:00-14:10  古德曼(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学系主任、教授)

世界的中国学: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学本科项目为例

14:10-14:20  瞿海东(浙江大学中国学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浙大中国学:本土化理念与国际化实践

14:20-14:30  武心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话语体系与本土中国学的学科体系建构

——基于上外的实践、反思与追求

14:30-14:45  讨论

14:45-14:50    休息

第三议题  传统汉学与当代中国学的比较

(14:50-15:55)

主持人:查明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中心主任、教授)

演讲人:

14:50-15:00  周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近代以来西方的中国认知与中国的自我认知

15:00-15:10  李天纲(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早期汉学与儒道佛三教概念的起源与影响

15:10-15:20  黎志刚(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

海洋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

15:20-15:30  斐德(意大利国际语言与传媒大学讲师)

康有为《大同书》里的时间、历史与现代性:

中国学与全球思想史的案例

15:30-15:40  顾伟列(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

中国文学:从民族的到世界的

15:40-15:55  讨论

15:55-16:10  茶歇

第四议题中国学发展趋势展望

(16:10-17:25)

主持人:赵鸣岐(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演讲人:

16:10-16:20  李道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中国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研究

16:20-16:30  刘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海外中国学的视角与问题意识

16:30-16:40  张放(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关于“中国道路”话语建构的再思考

16:40-16:50  阎述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候选人)

当代中国研究新课题:以“国家资本主义”的探讨为线索

16:50-17:00  刘杉(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西方当代中国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思考:关于海外大学中国经济

教科书的研究

17:00-17:10  张昕(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讲师)

中式资本主义”与世界体系周期变动

17:10-17:25  讨论

总结闭幕

(17:25-17:45)

总结:

17:25-17:35  刘宏松(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

致谢:

17:35-17:45  王有勇(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18:00-19:30 晚宴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十七世纪英国喜剧与国民性研究

开始时间 2016年11月07日(周一)14:00
结束时间 2016年11月07日(周一)16:00
地点 虹口校区-逸夫图书馆-604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上外学术沙龙预告(2016年第5期)
英国喜剧在十七世纪完成了从莎士比亚浪漫喜剧向市民喜剧的过渡。若将十七世纪的喜剧放在历史语境中解读,拷问喜剧如何通过在戏剧形式和内容的变化适应社会变迁,不仅能在历史语境中还原这种美学尝试的社会意义,而且能阐释英国喜剧在包容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展现出的艺术张力,以及喜剧在推动具有现代性的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即国民性形成方面之贡献。通过对当时英国喜剧文本和史料间互文性阅读,归纳英国喜剧发展的轨迹,或可在此基础上构建英国国民性形成的过程与其特征。这种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不仅成为宏大历史叙事的重要补充,更为英国社会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英国在十七世纪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变化之积累。喜剧虽然是虚构文本,但较当时非虚构史料而言,去除了当局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因此反而更具历史真实性。同时喜剧因其对观众现场反应之依赖,与市井生活关系较其他戏剧文类更为密切。促进十七世纪喜剧变化与发展的是包括剧院经营、舞台表演形式、观众口味、政治气候、城市空间发展等一系列社会因素,因此喜剧成为考察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变化的最佳媒介之一。
十七世纪英国喜剧从浪漫喜剧向市民喜剧的过渡实为当时人们通过戏剧形式理解并探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不断尝试。这种尝试看似体现在各种戏剧要素中,实则集中反映在剧作家、演员和观众对喜剧性理解之变迁上。喜剧性(the comic)是喜剧的核心,“专指审美的艺术世界中有意义的可笑性质”。喜剧性在艺术形式上的延续性和艺术内容上的突破,折射出英国社会价值观从前现代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英国文学中的喜剧性是构建国民性的重要艺术手段。正是在为适应社会变迁而不断调整的创作、表演与观剧中,十七世纪英国喜剧见证了英国国民性的形成。国民性即主流社会价值观,是现在民族国家形成之文化基础。具有现代意义的国民性有别于中世纪较为一元的世界观,后者是民众在思想蒙蔽情况下被动的选择,而前者是民众在多元价值观冲击中主动而自由的抉择。英国国民性的形成与特征是其在十七世纪末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喜剧性概念之变迁见证了英国人在对自我和对外界认识迅速变化的十七世纪寻找新秩序之努力,即国民性之形成,亦揭示了英国喜剧在应对社会变迁中表现出的极大艺术活力。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我的汉学研究经历

开始时间 2016年11月07日(周一)13:00
结束时间 2016年11月07日(周一)14:30
地点 松江校区-东方语学院107会议室
主办方 东方语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元音的声学空间

开始时间 2016年11月04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16年11月04日(周五)15: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4教学楼-310教室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语音研究工作坊第2期
内容简介:
语音学中的“元音空间”可以从生理、感知、声学等多个角度定义。其中,以第一、二共振峰数值等为基础构建的元音声学空间,由于其数据来源和量化标准都很明确,与生理和感知空间又有一定的对应或转换关系,因此自Joos(1948)首创以来,便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次工作坊中,主讲人将结合前人和自己的相关研究,对元音的声学空间及其研究方法展开讨论。讨论所涉及的主要文献为:
(1) Peterson, G., & Barney. H. (1952). Control methods used in a study of the vowels. JASA 24.2: 175-184.
(2) 凌锋,2012,“最大对立”还是“充足对立”——苏州话与宁波话、北京话和英语元音系统的比较,《中国语音学报》第3辑,第83-88页。
(3) 朱磊,2013,南昌话元音的声学空间,《语言研究集刊》第10辑,第64-78页。

“语音研究工作坊”是由上外语言研究院搭建的以语音学、音系学为主题的学术平台,旨在促进相关领域师生的学术交流。工作坊以讲座、座谈、读书会为主要形式,欢迎校内外学者前来分享学术成果和研究心得。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请联系朱磊老师(zhulei@shisu.edu.cn)。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国际艺术节校园行:匈牙利牧兹科民族乐团专场演出

开始时间 2016年11月04日(周五)18:30
结束时间 2016年11月04日(周五)20:30
地点 松江校区-教育会堂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取票方式:11.1(周二)、11.4(周五)食堂门前设摊处
(教职员工凭一卡通入场)

牧兹科民族乐团简介:

牧兹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匈牙利民谣乐队。他们出众的音乐技巧,多变的音乐风格让他们与很多截然不同的音乐团体进行合作,其中包括BBC苏格兰交响乐团等著名交响乐团。他们曾经在英国皇家节日音乐厅,卡内基音乐厅等知名音乐厅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表演。同时,在2008年,他们获得了WOMEX大奖之最佳世界音乐的殊荣。

2.jpg

1.jpg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文化无国界,世界看中国

开始时间 2016年11月01日(周二)18:00
结束时间 2016年11月01日(周二)20:0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东厅
主办方 孔子学院工作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上外孔院工作十周年庆”系列讲座之二
院长漫谈(1)
自2007年我校开展孔子学院建设工作以来,始终秉持“办一所、办好一所”的理念,先后与海外高校合作在意大利、日本、秘鲁、匈牙利、西班牙、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等国建立8所孔子学院。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窗口,多年来,孔子学院始终致力于国际汉语教育的推广,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大力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各孔院院长更是积极推动海外汉文化传播工作的顺利开展,成为人文交流的使者。
本次讲座的三位老师曾分别担任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和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他们将从不同视角分享担任孔院院长的经历和感受,并探讨如何通过孔院的平台传播中国文化,如何让亚非拉人民透过孔院的窗口了解中国。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与大国关系的走势与新特点学术研讨会

开始时间 2016年10月28日(周五)13:00
结束时间 2016年10月28日(周五)17:00
地点 虹口校区-会议中心-英伦厅
承办方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主办: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
协办: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上海市欧洲学会、
承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俄语系

议程安排
13:00-13:10 领导致辞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领导
上海市社联学会管理处领导
13:10-14:10 会议发言(一)
主持人:杨烨教授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潘光研究员 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会长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
冯玉军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吴莼思副研究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战略研究所所长
毕洪业副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
14:10-14:30 提问与讨论

14:30-14:50 茶歇

14:50-15:50 会议发言(二)
主持人:汪宁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
阙天舒副教授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院长
忻华副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
李新教授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
刘军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15:50-16:20 提问与讨论
16:20-16:30 总结 范军教授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