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所大学,是享誉海内外的外语学府;
有一所学院,是万千学子神往的英语殿堂。
这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开拓进取,
六十年薪火相传。
一路辉煌,名师辈出,英才万千。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日,
六十华诞英华庆典,期待您的莅临!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
时间:2016年12月10日(周六)9:30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第一报告厅
新闻报道
有一所大学,是享誉海内外的外语学府;
有一所学院,是万千学子神往的英语殿堂。
这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开拓进取,
六十年薪火相传。
一路辉煌,名师辈出,英才万千。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日,
六十华诞英华庆典,期待您的莅临!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
时间:2016年12月10日(周六)9:30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第一报告厅
新闻报道
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 1931-),颁奖理由很简洁:“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这是诺奖一百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给短篇小说家颁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与其他同时代的作家不同,艾丽丝•门罗近70年的文学创作几乎完全集中于短篇小说这一种文类,她共出版了14部短篇小说集,近200多个短篇故事。她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契诃夫” 与“作家中的作家”,她的短篇小说被赞为“近乎完美的写作”,“具有长篇的深度”,“改变了(人们)对于短篇小说的成见”。为什么门罗会选择短篇小说这样一种相对边缘的文类来开辟自己的文学事业呢? 门罗对于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又有何突破性的贡献呢?本讲座将探讨门罗创作的文化背景,并对门罗的短篇小说艺术特点做出评价。
新闻报道
法语系党总支“教授博导引领计划”系列讲座:夯实法语基础,成就高翻梦想
新闻报道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21世纪初出现了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模式,许多学科对此进行了研究,但鲜有从话语的视角。本研究从话语研究的视角,运用语料库与批判话语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年至2015年间《人民日报》关于低碳经济的报道进行了深度考察,旨在分析15年间《人民日报》围绕低碳经济的话语建构以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低碳话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引导着社会变革。低碳话语和社会互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民日报》的低碳议程设置有效地传递了政府发声音。为形成公众的低碳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闻报道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语料库作为新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语言学研究。语料库被比作打开宝藏大门‘芝麻开门’的密码把人们引向对语言的新思考。文本语料库蕴含大量自然发生的话语,帮助研究人员辨别语言使用中的真实型式。语料库方法在分析大规模文本上具有强大的优势,语料库无疑成为和语言相关研究的有效资源。作为特殊语言使用类型或特殊类型文本,同时作为社会文化实践的特殊类型,媒体话语既能反映社会现实又在建构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关注媒体话语。本讲座将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语料库与媒体话语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新闻报道
会见与签到(08:00–08:30)
(1)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领导会见部分嘉宾(08:15–08:30 第一报告厅贵宾厅);
(2) 参会嘉宾签到并至主会场落座 (第一报告厅门外)。
研讨会开幕式(08:30–09:20)
主持:程彤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
(1) 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承副校长致欢迎辞
(2)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校长伊德里斯•曼苏里教授致辞
(3) 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阿语分委会主任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校长周烈教授致辞
(4) 法槌交接仪式:周承副校长、伊德里斯•曼苏里校长
合影留念【喷泉广场】
(09:20–09:30)
茶 歇【会议中心一楼大厅】
(09:30–09:45)
主旨发言| 每位嘉宾发言 15 分钟
(09:45–12:00)
主持:王有勇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长、东方语学院常务副院长
1. 发言环节
(1)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上海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马为公:中国与摩洛哥广播影视合作的基础与前景
(2)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文学院东方哲学系教授阿卜杜•马吉德•吉哈德:中国人文外交及其对中摩双边关系的促进作用:以孔子学院为例
(3) 卡塔尔驻华使馆高级顾问贾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中摩关系:1949-2000
(4)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西亚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建研究员:对中阿智库交流合作的若干思考
(5)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解读
(6) 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经济社会法学院院长哈利德•哈穆斯教授:博士人才选拔的治理与信息化举措
(7)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教授:“一带一路”与中阿人文交流机制建设
(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学院院长肖凌教授:重构阿拉伯思想:穆罕默德•阿比德•杰比理对传统的态度
2. 互动环节(提问与讨论)
午餐【迎宾馆二楼】与休息(12:00–13:30)
主会场发言
第一阶段|每位嘉宾发言10分钟(13:30–14:50)
主持:陈杰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副院长
1. 发言环节
(1)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原院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院中方院长严庭国教授:摩洛哥语言战略研究——孔子学院汉语普及之对策
(2) 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经济社会法学院副院长穆斯塔法•穆沙拉菲教授:知识经济及北非发展:中摩高等教育合作所发挥的作用
(3)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经济社会法学院经济学教授赛义德•沙希:中摩科技交流发展:促进双边合作的重要杠杆
(4) 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常务副院长金忠杰教授:宁夏大学与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合作概况
(5)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前副院长马和斌教授:中国与摩洛哥高校课程体系与学分认证研究
(6)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文学院英语系文化研究克里姆•白伊吉特教授:大学为中摩关系服务的可能贡献
(7)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系主任韩忡博士:关于中摩高等院校教育合作的前景及几点建议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哈桑二世大学的合作为例
(8)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张秀丽博士:摩洛哥媒体中的中国对摩洛哥来华留学生的影响
2. 互动环节(提问与讨论)
茶 歇【会议中心一楼大厅】 (14:50–15:10)
主会场发言
第二阶段|每位嘉宾发言10分钟(15:10–16:20)
主持:严庭国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原院长、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1. 发言环节
(1)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教授:新时期中国与地中海地区治理
(2) 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经济社会法学院教授:德里斯•萨菲尼:中国与摩洛哥:成功交流的典范
(3)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俊博士:历史与现实视野中的丝绸之路与中阿文明交往
(4)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文学院古代史教授易卜拉欣•法达迪:卡萨布兰卡城市综合体合作项目
(5)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文学院教授阿泽鼎•哈克:推动中摩合作交流的前景展望
(6) BDM 国际(中国与非洲关系)政治学博士约瑟夫•哈夫蒂:中摩人文交流机制建设:重复旧经验的风险与创立新模式的机遇
(7)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张雪峰博士: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摩洛哥关系的新发展
2. 互动环节(提问与讨论)
硕博研究生分论坛
与主会场第一阶段发言同时进行|每位嘉宾发言10分钟(13:30–14:50)
【上外虹口校区会议中心二楼英伦厅】
主持:肖凌教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学院院长
1. 发言环节
(1)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古萍:近现代以来中摩人文交流合作典型案例分析
(2)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欧比比•穆罕默德(摩洛哥籍):增加互换留学生是中摩人文交流的基础
(3) 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李世峻:“批判的理性”是穆罕默德•阿比德•贾比里思想活的灵魂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塔瓦提•尤内斯(摩洛哥籍):摩中关系与中摩关系——丝绸之路与国王访华的影响:当下与未来
(5) 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李睿恒:中国对阿图书出版及话语权构建——以摩洛哥为例
(6) 复旦大学硕士生伊曼•格尔巴扎(摩洛哥籍):中国与摩洛哥的旅游业
(7) 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生布阿比德•纳吉布(摩洛哥籍):中国与摩洛哥的文化异同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摩洛哥籍)阿卜杜•阿齐兹•哈塔布:孔子学院与汉语教育
2. 互动环节(点评与讨论)
研讨会闭幕式(16:20-16:50)
【上外虹口校区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
主持:王广大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副院长、摩洛哥哈桑二世
大学孔子学院前中方院长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学院院长肖凌教授硕博研究生分会场学术成果总结
(2)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副校长伊尔祖 •阿卜杜•拉蒂夫教授致辞
(3) 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承副校长致闭幕辞
宴 请【上外迎宾馆二楼】(17:00–18:30)
新闻报道
语音研究工作坊第4期:汉语普通话语调的音系描写与分析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语言的语调问题,一直语言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但以往的研究多是从语音或语音实验的角度论述的,很少探讨汉语语调的音系描写与表征问题。究其原因,是音系上很难找出一种比较好的、处理语调与声调之间关系的方法。众所周知,语调是指短语或句子层面上的、有意义的音高变化(Pike 1948;Lehiste 1970等),而声调则是指在词汇层面上的、有意义的音高变化。二者都是利用音高变化来实现各自功能的,现在的问题是应以哪个为基础进行音系描写与表征?赵元任(1968:39)用大小波浪来比喻汉语声调与语调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汉语语调的描写和表征应以声调为基础,在声调的基础上通过对声调的调整和改变以实现语调的功能与作用。据此,本文在生成音系学框架内尝试对汉语陈述句与疑问句的语调进行具体的音系分析与描写。
我们知道,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和一个轻声,语调对句末调会产生何种影响?句末调会发生何种变化?音系上如何分析与描写?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采用自主音段音系学(Goldsmith 1976)进行汉语语调描写与分析时,必须对自主音段音系学原有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改(Pulleyblank 1986)。本文认为:声调的延展(spreading)不可以是自动的(automatic),必须是在某个特定阶段才能进行;延展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可以是不受限制的,也可以是受到限制的。另外,在应用语调的缺省规则(default rules)时,要想得出正确的语调模式,也必须对缺省规则进行必要的规则排序。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汉语普通话语调音系分析与描写所涉及的如下几条音系规则:(1)插入高调域规则,(2)插入陈述语调L或疑问语调[+上],(3)[−上]缺省规则,(4)H缺省规则,(5)镜像规则,(6)超高调规则。将上述规则进行音系推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DEC(外交英才俱乐部)讲堂第18期】
新闻报道
大赛主办方介绍: 上海外国语大学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英才俱乐部主办。作为全国著名的外事类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其独特的专业优势,以及与外交部及其它相关机构的密切联系,为俱乐部举办的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英才俱乐部是全国第一个外事类精英社团,我们以“凝聚外交力量,培养外交英才”为宗旨,致力于为青年学生提供感知外交魅力、习得外交知识、了解外交工作和模拟外交实战的平台,全方位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外交素养。
外交英才俱乐部自成立以来就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俱乐部将不断提高活动水平和服务质量,回馈大家对俱乐部的青睐。同时,我们在工作中也会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为选手们提供一个洋溢青春活力的舞台,以展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大赛目的及意义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自1983年确立起,已走过了33个春秋。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政府政策透明度的增加,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日趋成熟。新闻发言人作为权威信息的发布者和政府意见的代言人,以他们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独特的外交气质,展现了当代中国政府自信、务实、开放、负责的形象。
为了践行俱乐部的宗旨,传播外交知识,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应变技巧,展现学子们的青春风采,外交英才俱乐部特举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凝聚和服务对外交事业感兴趣的同学,为广大学子提供全方位的外交知识学习与思想交流的平台,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外交人才做出贡献。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