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at and the Animal Economy in Early Babylonian Society

Meat and the Animal Economy in Early Babylonian Society

主讲人 Dr. Magnus Widell
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30日(周四)14:00
结束时间 2024年05月30日(周四)16:00
地点 松江校区-小别墅-2nd Floor, MiniVila 25, SHISUSongjiang campus
主办方 全球文明史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This talk explores the synergies between cuneiform text analysis and the study of animal remains at archaeological sites, dated to the third and early second millennium BC. Specifically, it investigates kill-off patterns as reflected in sheep and goat bone assemblages, and existing models for herd maintenance practices. Sumerian cuneiform texts, particularly those related to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s, offer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Therefore, textual data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zooarchaeological models concerning animal exploitation and herd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early Babylonian society.

人物简介

Dr. Magnus Widell

Reader in Assyriology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United Kingdom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90分钟信息素养公开课05|AIGC,创造还是毁灭

讲次 第 5 讲
主讲人 李朋真、吕瑞娟
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7日(周五)10:00
结束时间 2024年05月17日(周五)11: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T106
主办方 图书馆,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在这个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如同一把双刃剑,既闪耀着创新的光芒,又隐含着潜在的风险。

想象一下,当算法能够创作诗歌、编写代码、甚至设计艺术品,人类的角色将如何重新定义?它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用数据作为颜料,算法作为画笔,在数字世界的大画布上挥洒自如;同时,它也可能是一位无情的变革者,颠覆传统行业,挑战就业结构,甚至在某些领域引发伦理和法律的争议。
本次90分钟AI素养讲座将展开一次讨论,请分享你所使用的AI工具,提出你遇到的问题,说出你的感受和对未来的展望。

人物简介

李朋真、吕瑞娟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土耳其语语法系统

讲次 第 8 讲
主讲人 刘钊
主持人 韩智敏
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4日(周二)15:00
结束时间 2024年05月14日(周二)17: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7教学楼-109室
主办方 东方语学院
承办方 东方语学院
语言 汉语,土耳其语 Türkçe
内容提要

      有限语素根据有限规则生成无限语言表达形式。语法研究的任务,即是透过无限而貌似纷杂的言语现象揭示语素组合的有限规则。语法描写应追求简雅而系统。结合普通语言学研究成果和土耳其语事实,采取语料库手段,完成内容详实的《土耳其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19),对土耳其语语法有许多不同前人的观察和分析,要点如下:

     第一,句子是表达的基本单位,因此,语法描写以句子为切入点。区别于传统描写的主谓二分,提出“命题+限定语”的二分方式,其中命题通常包括主谓两个部分。

     第二,从功能入手,句子二分为陈述句和祈愿句。前者是说话者“我”描述“物”的样态(直陈提供信息,疑问索取信息),后者是说话者表达“我”于“物”的意愿。

     第三,严格区分时体。传统描写中动词的多种基本时形式归入体范畴,在此基础上,提出动词的四种功能范畴:名动词、形动词、副动词和祈愿动词,前三种分别与名形副三个主要词类地位相当,祈愿动词则是祈愿句的表现手段。

     第四,由句子而至短语,短语构成句子直接成份。短语结构是语法描写的重点。

人物简介

刘钊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土耳其语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土耳其语教学科研、历史语言及文献研究,主要成果包括:《<先祖阔尔库特书>研究(转写、汉译、语法及索引)》(2017,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土耳其语语法》(2019,商务印书馆),另有译著《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及其<突厥语大词典>》(2009,民族出版社)、《古突厥语语法》(2017,民族出版社),完成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研究一项(“回鹘文《金光明经》研究”)。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从原著解读马克思与科学实践观

讲次 第 48 讲
主讲人 陈壮鹰
主持人 谢建文教授
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6日(周四)13:00
结束时间 2024年05月16日(周四)14: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3教学楼-3341会议室
承办方 德语系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陈壮鹰

陈壮鹰,二级教授,上外一级学科骨干,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德语系系主任,(教育部备案)上外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教育部优秀研究生论文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特聘学者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8-2022),《德国研究》CSSCI核心期刊编委,担任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2021-至今)。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文字学、词源学视角下的世界语

Esperanto el la Perspektivoj Gramatologia kaj Etimologia

主讲人 张泓玮,张学磊
主持人 李卫峰
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9日(周日)09:30
结束时间 2024年05月19日(周日)11:30
地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外语音像出版社4楼会议室
主办方 上海市世界语协会
承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以色列研究中心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世界语使用的字母表是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世界语的字母表包括了基本的拉丁字母,同时也加入了一些附加符号以表示特定的音位。世界语的词汇和语法取材于多种语言,这使得它在词源学上具有多元的特点。通过借鉴不同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世界语成为了一种相对容易学习和使用的国际语言。本次活动将从文字学、词源学两个角度走近世界语这门旨在作为一种中立、公正的语言,能够超越各种民族、文化和语言的障碍,让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国际辅助语。

人物简介

张泓玮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市世界语协会会员。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得阿拉伯语学士、硕士学位后,赴美专攻闪语族历史比较语言学,获得芝加哥大学近东语言文明系博士。主要关注闪语族及其在亚非语系中的亲属语族和非亲属接触语言,研究兴趣包括: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少数族裔语言描写、接触语言学、语言类型学、文字学和字体输入法。能够研究古典阿拉伯语、古典希伯来语、外约旦铭文、腓尼基-布匿语、阿卡德语、古典埃塞俄比亚语、古典叙利亚语、阿拉姆语、乌加里特语、古代南阿拉比亚语、古代北阿拉比亚铭文、埃卜拉语等古代语言文献。

张学磊

上海市世界语协会理事、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外语教师教育高水平论文写作与发表

讲次 第 75 讲
主讲人 许悦婷
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5日(周三)18:30
结束时间 2024年05月15日(周三)20:30
地点 腾讯会议:573-6116-7126
主办方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承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人事处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本线上讲座主要围绕外语教师教育的高水平论文写作与发表这一话题,从高水平论文的特征、高水平论文的写作难点、发表过程中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帮助听众剖析外语教师教育写作与发表中的问题与困难,并结合本人写作和发表过程中的真实案例,增强听众解决问题与克服困难的信心。

人物简介

许悦婷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英语教育方向),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英语教育学科),爱思唯尔2020年(教育学)、2021年(外国语言文学)、2022年(外国语言文学)、2023年(外国语言文学)中国高被引学者,并入选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教师评估素养、教师情感、教师身份认同、乡村教育、青少年学习情绪等。近年来在国内外教育学及语言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作发表在如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ESOL Quarterly, System,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Papers in Education以及《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外语界》《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2016年发表在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上的代表作Teacher assessment literacy in practice: A reconceptualization入选ESI近10年高被引论文。担任Springer及Taylor & Francis等国际一级出版社著作审稿人,超过30家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和国内多家CSSCI期刊审稿专家,担任国内外多所高校博士论文外审及答辩专家。主持完成国社科青年课题一项与省级厅级课题四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一般课题一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拥有丰富的教师培训经验。近三年受邀做外语教师培训超70场,深受广大参训教师好评。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罗良功:玛乔瑞•帕洛夫诗歌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讲次 第 第181讲 讲
主讲人 罗良功
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6日(周四)13:00
结束时间 2024年05月16日(周四)14:2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5361
主办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
承办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作为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国诗歌批评家和理论家,玛乔瑞帕洛夫Marjorie Perloff1931-2024)以其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前瞻性的视角对欧美先锋诗歌诗学的深度考察和对诗歌批评理论方法的颠覆性重构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形成了关于诗歌美学与实践、诗歌媒介与形态、诗歌功用与价值、诗歌传统与科技文化关系、诗人身份与角色等基本诗学问题的建设性论述,创建并践行了堪称20世纪以来美国诗歌批评第三道路的“辨微阅读”,做出了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意义的学术贡献。21世纪之初,帕洛夫开始被译介到中国,并于2007年首次访问中国,随后与中国学者合作创立中美诗歌诗学协会(CAAP)。随着她学术成果在中国更广泛的译介与传播,以及她利用CAAP会长的身份积极推动中美学者诗人和学术交流,帕洛夫及其诗歌批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得到了高度关注,并对中国的诗学观念、诗歌批评理论与实践产生的重要影响。本讲座旨在系统梳理帕洛夫及其学术思想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考察其对中国诗歌学术的贡献与影响,特别剖析其对中国的诗歌批评理论方法与批评实践的启示与价值。

人物简介

罗良功

罗良功,文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世界族裔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美诗歌诗学协会(CAAP)执行理事、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比较文学中心学术顾问,《外国语文研究》主编、《外国文学研究》《韩国叶芝学刊》《跨学科文学研究》等国内外期刊编委。主要研究英语诗歌、族裔文学、文学翻译、外语教育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等20余部。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多维文本理论:英语诗歌批评新视野

讲次 第 第180讲 讲
主讲人 罗良功
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6日(周四)10:05
结束时间 2024年05月16日(周四)11:35
地点 松江校区-5316
主办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
承办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诗歌是纯语言的艺术吗?诗歌文本到底由什么建构而成?诗歌文本建构机制与形态该如何解读?本讲座提出“诗歌的多维文本”理论,阐述构成诗歌文本的三重次文本(即文字文本、声音文本、视觉文本)及其意义生成机制和美学价值,并以英语诗歌实例展演多维文本理论运用于诗歌批评的方法与价值。

人物简介

罗良功

罗良功,文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世界族裔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美诗歌诗学协会(CAAP)执行理事、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比较文学中心学术顾问,《外国语文研究》主编、《外国文学研究》《韩国叶芝学刊》《跨学科文学研究》等国内外期刊编委。主要研究英语诗歌、族裔文学、文学翻译、外语教育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等20余部。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首届十二生肖文化研究论坛

开始时间 2024年06月01日(周六)08:00
结束时间 2024年06月02日(周日)12:00
地点 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203圆桌会议室
主办方 全球文明史研究所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跨文化研究金牌系列课程

主讲人 Valery Chirkov 教授,Dharm P S Bhawuk 教授
开始时间 2024年05月18日(周六)08:15
结束时间 2024年05月30日(周四)20:00
地点 松江校区-微信群内通知
主办方 跨文化研究中心
语言 英语 English
内容提要

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2024年秋季跨文化研究金牌系列课程报名开启啦!本次课程分两个系列:《社会文化视阈下的文化与心理学导论》&《如何从本土视角审视和发展理论》。为了让更多师生享受金牌课程所带来的思想碰撞及启迪,大多数课程都安排在傍晚或周六。课程将于5月18日-5月30日在上外松江校区进行。欢迎全校师生报名参与!报名截止日期:5月15日,名额有限,先到先得,不要错过哦!

1. 《社会文化视阈下的文化与心理学导论》Encountering the Differences and Dynamics of Culture and Psychology

本课程由知名社会心理学专家、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Valery Chirkov教授讲授。Chirkov教授以其在社会文化心理学领域的原理、方法及社会文化模型理论而闻名。在本课程中,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系统阐述如何看待和研究文化,不同文化圈子的人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如何理解文化和社会互动在调节人类行为机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将社会文化模型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这门课程将为你提供社会文化研究工具和方法的全新思路。

We welcome you to join our Guest Professor Dr. Valery Chirkov May 18-25 for his engaging short-course on: 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e and Psychology: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Through these 9 sessions, he will show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cult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play in the regulation and mechanisms guiding people’s behavior. How do different people view their social world if they are insiders, outsiders, or social researchers? Dr. Chirkov is known for his expertise and leading textbook on the principles, approaches,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Sociocultural Psychology and his theory of sociocultural models. Come learn with him how culture has been viewed and studied, how such research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domains of social life, and what kinds of methods can best examine such phenomenon or be used with these models Attending his sessions will equip you as both a student and social researcher with a new intellectual tool and approach for thinking about and better conducting social and cultural research.

课程时间:

第一讲 5月18日(周六)早上 8:15-9:45

第二讲 5月18日(周六)早上 10:05-11:35

第三讲 5月18日(周六)下午 13:00-14:30

第四讲 5月20日(周一)晚上 18:10-19:40

第五讲 5月21日(周二)晚上 18:10-19:40

第六讲 5月23日(周四)晚上 18:10-19:40

第七讲 5月25日(周六)早上 8:15-9:45

第八讲 5月25日(周六)早上 10:05-11:35

第九讲 5月25日(周六)下午 13:00-14:30

课程地点:微信群内通知

报名对象: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

报名渠道:请扫描附件二维码报名(报名截止日期:5月15日早上9点)

 

2. 《如何从本土视角审视和发展理论》Learning to Examine and Develop Theory from an indigenous Perspective

本课程由跨文化心理学和国际商业管理领域顶尖学者、印度和南亚问题专家Dharm P S Bhawuk教授。在这门课上,他将阐释(1)如何通过因子或判别分析定义结构?确定其前因和构建理论涉及的关键知识有哪些?(2) 如何理解实证/定量研究方法?(3)如何通过定性方法构建理论?(4) 要发展本土模型和理论,需要做些什么?以及(V)在理论构建和测试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你有志于构建和完善中国本土理论,提高批判性思维和研究技能,那就快来报名吧!

You are invited to attend compelling sessions offered by Guest Professor Dr. Bhawuk (May 27-30) through his: Workshop on Theory-Driven Indigenous Research. As a native of Nepal, expert on India and South Asia, leader i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 Bhawuk has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of theorie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throughout his distinguished academic career. In this workshop he will address (I) What is involved in defining constructs (through factor or discriminant analysis), determining their antecedents, and building theory? (II) What are typical empirical/quantitative approaches or (III) qualitative approaches and processes in theory building or refinement? (IV) What needs to happen for indigenous models and theories to be developed? And (V) What are some issues (or methods, like meta-analysis or grounded theory) in theory building and testing? Prof. Bhawuk is eager to engage with you through these sessions to help advance Chinese theories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and enhance both your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search skills.

课程时间:

第一讲 5月27日(周一)下午 13:00-16:00

第二讲 5月28日(周二)下午 17:00-20:00

第三讲 5月29日(周三)下午 17:00-20:00

第四讲 5月30日(周四)下午 17:00-20:00

课程地点:微信群内通知

报名对象: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

报名渠道:请扫描附件二维码报名(报名截止日期:5月15日早上9点)

人物简介

Valery Chirkov 教授

Valery Chirkov is a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Health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Saskatoon, Canada. His primary scholarly and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ulture and the human mind. He is specifically interested in the mechanisms of sociocultural regulation of people’s activities, the problem of human autonomy, immigration, and acculturation. He is also interested in and teaches about the historical and methodological basis of socio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research. Dr. Chirkov is the author of two textbooks: Chirkov, V. (2016). Fundamentals of research on culture and psychology: Theory and methods. Routledge. Chirkov, V. (2025, forthcoming). 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e and psychology: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Routledge. He is developing the theory of sociocultural models (Chirkov, V. (2020).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sociocultural model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3(2), 143-162.)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cculturation (Chirkov, V. (2023). Alfred Schutz’s “Stranger,” the theory of sociocultural models, and mechanisms of acculturation. Culture & Psychology, 29(1), 116-138). He is an author and co-author of numerous book chapters and articles. Dr. Chirkov published his articles in scholarly journals, including th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Culture & Psychology, Theory & 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

Dharm P S Bhawuk 教授

Dharm P S Bhawuk,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教授,于1967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哲学),国际跨文化培训和组织心理学领域著名学者。他在跨文化管理与培训、文化理论、多元文化下的全球职场、印度本土文化研究、企业文化及文化与伦理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贡献。著有《跨文化心理学亚洲的贡献》《灵性与印度心理学》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他的研究大量收录于跨文化心理学及管理学的国际期刊。他曾为SCI国际期刊《国际跨文化关系》(IJIR)编辑和撰写“全球化与多元化”特刊,为SCI国际期刊《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编辑和撰写“印度心理学”特刊。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