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讲座主要围绕英美文学研究中常见的“理论套文本”现象进行解析,探讨批评理论与作品阐释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多年刊物编稿审稿经历,谈谈对“理论框架”的认识与理解。
张和龙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上外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剑桥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2002年-2003年),耶鲁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2010-2011),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研究与翻译工作。
新闻报道
本讲座主要围绕英美文学研究中常见的“理论套文本”现象进行解析,探讨批评理论与作品阐释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多年刊物编稿审稿经历,谈谈对“理论框架”的认识与理解。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上外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剑桥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2002年-2003年),耶鲁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2010-2011),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研究与翻译工作。
新闻报道
What place does interculturality have in the translation context: should it appear as a universalized identity orientation? Or rather as the opposite, highligh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ultures?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communication suggest that translation is only a second-hand replacement of some authentic source (Juliane House)—is this how we should think about it? Yet highlighting cultural difference comes up sharply against the postmodernist idea that cultures are just an illusion. That could jolt us out of the ways we tend to think of translation: intercultural and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have usually given priority to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its needs, as against the source culture. But should we really be using such outmoded binary concepts inherited from structuralism? Can we, instead, think of translation as forming a Third Space beyond the participating cultural formations?
Michael STEPPAT is Professor of Literature in English at the University of Bayreuth (Germany), and an international faculty member at SISU in Shanghai (School of English Studies). He has published several books on Interculturality and Literature, as well as volumes on American studies (Discourses of Exception, Exclusion, Exchange) and on Cross-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of Honor Cultures and Face Cultures. Michael Steppat was formerly a Professor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and he is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John Kluge Center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 DC).
新闻报道
美国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是财政。911事件拉开了美国对外两场战争的序幕,20年来严重透支美国国力,2008年金融危机则成为美国国运的重大转折点,自此美国国力急转直下,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会不会导致美国霸权消亡,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奥巴马、特朗普两届政府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不断推动民意,试图通过债务手段挽救美国经济,但都无法解决美国经济不断下滑、财政入不敷出的问题,而联邦债务在金融危机以来的12年已暴增近二十万亿美元。目前拜登政府正在大成本投入援助与复苏计划,却导致政府赤字严重,长期债务负担极其沉重,其治国策略是否能够挽救美国的危局?将对美国内政外交产生怎样的影响?讲座将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李超民,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富布莱特研究学者,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6项,在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主编《美国财税动态》月刊。迄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报刊评论文章30余篇,主要著作包括《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大衰退与美国联邦财政改革》等,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上海财经大学第九届中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新闻报道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外籍),学术期刊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A&HCI)主编,Forum for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ESCI)主编,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长,Chinese/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etry and Poetics(中美诗歌诗学协会,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利亚大学)副会长。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学术专著分别获教育部首届、第五届、第八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一书入选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外国文学史》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首席专家。聂珍钊教授的突出贡献在于创立了文学伦理学批评,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讲座教授Claude Rawson誉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arcadia、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Style、CLCWeb 等推出专刊或发表评论文章,对文学伦理学批评进行研究和评论。
新闻报道
王腊宝,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澳大利亚文学的批评传统》和《澳大利亚后现代实验小说研究》。著有《多元时空的回响:20世纪八十年代的澳大利亚短篇小说》(2000)、《最纯粹的艺术:20世纪欧美短篇小说样式批评》(2006)、《天之骄子》(译著,2005)、《新批评》(译著,2006)和《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2016)等;在国内《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以及英、美、澳等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资料复印中心《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建国60年外国语言文学及翻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外国文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专著《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入选“国家哲学社会成果文库”(2015);论文‘“理论”之后的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入选 “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文章”(2019)。
新闻报道
上海家与家律师事务所主任。兼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婚姻家庭法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妇联执委、徐汇区妇联兼职副主席等。曾任法官11年,担任审判长、副庭长,审理案件1000多件,获评办案能手,具有丰富的调解和审判经验。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东方大律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律师行业发展贡献奖等荣誉,被钱伯斯、LEGALBAND等国际法律评级机构连续多年评为私人财富管理顶级律师、业界明星、中国十五强女律师。律师执业16年,代理案件2000余件,其中多起轰动全国的知名案件,被央视《今日说法》多次采访报道,荣获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度十大影响力案件。著有《智慧女人的法律学堂》《法商论财富》等多本畅销法商书籍。
新闻报道
介绍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中进行汉语语法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分享提高汉语语法教学效果的经验。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新闻报道
以华为翻译实践为例,介绍二十年来在科技类翻译领域中使用的诸多翻译技术和工具,如翻译管理系统、术语管理系统、翻译记忆库、文档质量竞争分析工具、质量QA工具、机器翻译等。
中国翻译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兼本地化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华为机器翻译应用产品经理,华为翻译中心创始主任。作为华为产品资料委员会成员,曾出访印度、巴西、阿根廷、英国、德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埃及、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拜访客户和调研。
从事多年软件编程、计算机科学教学、技术写作、翻译和本地化管理工作,现兼任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香港中大文大学(深圳)、齐鲁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翻译硕士生校外导师,主要讲授‘’翻译角色定位‘’、‘‘全球化和本地化‘’、“机器翻译”、“信息映射”、“开发高质量文档”等课程。
新闻报道
介绍担任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期间的工作情况,分享工作感悟。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西班牙语专业副教授、博士
原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新闻报道
“鲁迅与世界文化论坛”活动是北京语言大学鲁迅与世界文化研究院和鲁迅文化基金会于2021年3月26日在北京共同创建的品牌活动。2021年第四届鲁迅文化周活动把“鲁迅与世界文化论坛”活动引进到上海举办,名称调整为“鲁迅与世界文化对话会”,此次活动是第四届鲁迅文化周活动的重要组成板块。本次对话会邀请了国内权威鲁迅专家、学者、各国文化界人士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分享文化观点,畅谈“鲁迅与世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等对话会议题,共同展望世界文化未来,深化研究,增进友谊,促进交流。
主持人:
上午场(北京时间 10:00~12:00)
主持人:鲁迅文化基金会王锡荣
下午场(北京时间 14:00~17:30)
主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和龙
国内本地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6310107681?pwd=dU14YVJqTnlRL2lKQU5SVDFsTktyZz09
Skype for Business 国外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skype/86310107681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