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基础知识简介

主讲人 蒋彩虹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8日(周四)16: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8日(周四)17: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2教学楼-东楼大会议室
主办方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 EEG的工作原理:简介EEG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测量EEG。
  • EEG的经典成分:介绍EEG的经典范式以及相关的脑电成分。
  • EEG在各领域的应用:分享EEG在语言加工、管理学、营销、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人物简介

蒋彩虹

研究领域为决策神经科学。中科院心理所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工程师。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包括作为国家自科重点专项子课题负责人,以及科技创新2030-中国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计划重大项目“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队列建设-脑电项目负责人。智能交互与体验协会委员。目前已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其中SSCI\SCI\自科基金委A类CSSCI检索十余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让档案在学校发展中活起来

讲次 第 26 讲
主讲人 袁帆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7日(周三)11:5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7日(周三)12:50
地点 松江校区-世界语言博物馆-多功能厅
主办方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袁帆

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1975级校友。退休后专注于文史研究,多篇成果被国家级、省市级以及清华大学媒体刊发。2023年,被清华大学档案馆、校史馆聘为“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征集工程”特邀顾问。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基于双层网络与SIS模型的全球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风险传染

主讲人 安玉莲
主持人 马天姝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7日(周三)12:15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7日(周三)13:00
地点 松江校区-第2教学楼-343/345
主办方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承办方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随着商品金融化的深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联动变得更加复杂。本文研究了商品金融化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风险关联及其动态传染过程。为了描述和分析两个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过程,本文构建了一个混合市场的双层溢出网络,并基于网络分析了不同国家和不同商品的静态平均溢出风险和动态溢出风险。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个SIS流行病模型来讨论系统中溢出风险的动态传染过程。通过对5个极端事件的重点分析,我们发现系统的基本再生数在各个阶段都大于1,并且在这些事件前后有明显的变化。该模型中,两个市场之间的交叉传染率参数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表明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风险既可以相互传染,又可以相互对冲,反映了金融风险传染的独特性质。

人物简介

安玉莲

女,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应用统计学,及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各类省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30余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讲座 | 胡传鹏 - 注册报告:为什么?怎么做?(Registered Reports:Why and How?)

主讲人 胡传鹏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8日(周四)14:5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8日(周四)16:20
地点 腾讯会议:335-3608-6618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为应对心理学可重复性危机,心理学研究者发起了预注册(pre-registration)和注册报告(registered reports)的新型研究实践,近年来逐渐成为心理学国际期刊以及综合类期刊所推荐的研究发表形式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研究者发现一方面该新型研究实践确实有助于增强心理学研究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在实践上也存在困难。本次报告讲介绍预注册——尤其是注册报告——被提出的原因,并结合个人实践介绍如何逐步将预注册与注册报告融合在自己的研究之中。

 

    In response to the replication crisis in psychology, researchers have initiated new research practices such as pre-registration and registered reports. Over recent years, these practic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recommended publication formats for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journals and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s.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implementation,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se practices indeed enhance the credibility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However, practical challenges also persist. This lecture will introduce the rationale behind pre-registration—especially registered reports—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to gradually integrate these practices into one’s research, drawing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人物简介

胡传鹏

胡传鹏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导、江苏省特聘教授。2017年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17 ~ 2020在德国莱布尼茨心理韧性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课题组以研究自我认知为核心,研究取向包括元研究(metascience)、计算建模与心理测量。以(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Human Behavior,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s in Methods and Practi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IF = 15)、科学通报、等期刊发表中英论文30余篇。担任Advances in Methods and Practi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Collabra: Psychology和Self & Identity等期刊编委,为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审稿。传鹏发起了OpenScience学术公众号和开放科学中文在线社区(Chinese OpenScience Network,COSN),推广基础研究实践中的开放(openness)、透明(transparency)、可重复性(reproducibility)、包容性(inclusivity)等理念。参与和领导多项国际大型合作项目,任国际学术组织Societ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执委成员。

Dr. Hu Chuanpeng

Professo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School of Psycholog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Jiangsu Province

Dr. Hu Chuanpeng earned his Ph.D. in Psychology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in 2017 and conducted postdoctoral research at the Leibniz Institute for Resilience Research in Germany from 2017 to 2020. His research group focuses on self-related cognition, with primary orientations in metascience, 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d psychometrics. As (co-)first author or corresponding author, he has published over 30 paper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in journals such as Nature Human Behavior,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s in Methods and Practi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IF=15), and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r. Hu serves as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for Advances in Methods and Practi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 Collabra:Psychology,and Self&Identity, and is a reviewer for journalist like Nature and Nature Communications.

He initiated the OpenScience academic WeChat platform and the Chinese Open Science Network (COSN), promoting the principles of openness, transparency, reproducibility, and inclusivity in fundamental research practices. Dr. Hu has participated in and led multiple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and serves as an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Societ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西方文学与教育

讲次 第 11 讲
主讲人 杜力,张煦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9日(周五)13:3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9日(周五)15:00
地点 松江校区-行政楼-234/235会议室
主办方 文学研究院
承办方 文学研究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杜力:多达是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唯一用拉丁语进行写作的世俗女作家,她写给长子威廉的教育书简《人生指南》具有多重意味。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是借助基督教来推动文化进步,并且同时去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准,这种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多达的思考与写作。在《人生指南》中,多达将希望寄托于信仰,期盼威廉在基督教信仰的指引下成为一个能够承担起贵族的社会职责的完美之人。多达在《人生指南》里不仅试图去为威廉寻觅如何在乱世中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她还揭示出了一条重建和谐有序社会的伦理与宗教路径。

‘张煦:文学与启蒙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这一关系总会因为革命因素的加入而变得复杂且充满矛盾,探究这三者间的互动一方面可以更准确地还原当时的文学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的社会功用问题。俄国的1920年代正是这样一个被革命和战争抛入到急速运转轨道的时期。对未来的极度不安和无限渴望使得不同阵营的人们(革命前的贵族诗人群体、新马克思主义者以及同路人作家)开启了关于“新人”的共同想象,而文学作为与广大民众连接的直接手段,注定要在塑造“新人”的过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本讲座选取三个不同的样本(勃洛克的《十二个》、波格丹诺夫的《红星》、扎米亚京的《我们》)来考察革命因素的促动下文学与启蒙的互动关系,看一看1920年代人们通过文学构建的理想未来是怎样的,与此同时对当下文学的教育功能提出反思。

人物简介

杜力

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出版专著《边缘人的呼喊与细语——西欧中世纪晚期女性作家研究》,成果见于《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欧洲古典与中世纪文学研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等来源期刊。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级课题。

张煦

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目前出版专著一部,译著一部,成果见于《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动态》《俄罗斯文艺》《文学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主持并完成多项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曾先后在莫斯科师范大学和圣彼得堡师范大学的语文系学习。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语音的语法研究:从结构主义音位学到生成音系学

主讲人 马秋武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7日(周三)11:45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7日(周三)13: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5教学楼-103会议室(线上:腾讯会议号158-695-231,会议密码1127)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语音学和音系学都是研究语音的,前者是语音的跨学科研究,后者是语音的语言学研究。作为语音的语言学/语法研究,音系学关注语音的结构性质和规律,力求发现和建立语音的语法体系,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期间,音系学经历了两个重要理论发展阶段:上世纪50 年代之前的结构主义音位学和50 年代之后的生成音系学。生成音系学在研究的方法和目的上与结构主义音位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结构主义音位学以语音描写为核心,目的在于发现和归纳特定语言的语音音位系统和规律;生成音系学追求解释性上充分性,意在探索和发现我们人类大脑内部的语言语音处理机制。其次,二者的基本单位也不同。结构主义音位学是音位为核心,主要围绕着音位及音位变体的发现及规律。生成音系学是语音的语法研究,认为语言的音系有两个层面:只具有不可预测信息的底层形式和既具备不可预测信息又具备可预测信息的表层语音形式。音系规则驱动的音系推导过程将可预测信息一步步赋予底层的输入形式,最后获得表层语音形式。本报告将从音系分析的几个方面分析和阐释当代生成音系学与现代结构主义音位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指出生成音系学是没有音位的,并举例说明只有在没有音位的情况下,生成音系学才能实现对语音进行更为深入、系统和全面的研究目标。

人物简介

马秋武

马秋武,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获天津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和硕士,2001 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02~2008 年南开大学三级教授、博导,2008~2017 年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同济特聘教授,2017~2021 年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导。现任《韵律语法研究》主编之一、《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刊物编委,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五、六届副会长,音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分会创始理事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三届委员,第六届世界韵律大会主席、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专家。主要研究方向:音系学、外语教学理论。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 项,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译著30 部。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无代码编程&人人都是程序员的时代来了!

讲次 第 7 讲
主讲人 何秀全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9日(周五)10: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9日(周五)11:30
地点 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T106
主办方 图书馆
承办方 图书馆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202411月12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世界2024大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应用来了》的演讲,发布无代码工具“秒哒”,号称能让每个人都拥有程序员的能力。果真有如此好事?这对目前没有代码能力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惊喜了!

90分钟信息素养讲座,和我们一起畅想、讨论这个无代码编程时代吧。

人物简介

何秀全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俄罗斯语用学的研究及发展

主讲人 许宏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6日(周二)18: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6日(周二)19:30
地点 松江校区-第6教学楼-202
主办方 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俄罗斯当代语言学的成就不逊于西方,俄罗斯语言学家对于语用学理论的发展与贡献是多方面的。以阿鲁久诺娃为代表的“语言的逻辑分析”课题小组以俄语为基本素材,用西方语言哲学中的相关理论对各种语言现象进行专题分析的研究更是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性研究和理论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人物简介

许宏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院长、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维柯与赫尔德: 一种奥尔巴赫式的关联

讲次 第 52 讲
主讲人 张辉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9日(周五)10: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9日(周五)11:45
主办方 德语系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作为《新科学》的德译者,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1892-1957)终身研读维柯并深受其影响。本文所着重关注的是一个与之紧密相关的事实,即在奥尔巴赫绝大部分关于维柯的文章和演讲中,这位意大利思想家的名字,几乎都与另一个德国启蒙思想者的名字——赫尔德——联系在了一起。基于此,论文将讨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奥尔巴赫如何兀然将这两位来自不同国别,分属不同时代,而且具有截然不同政治、文化身份的人相提并论;其次,在奥尔巴赫的视野中,维柯与赫尔德究竟具有怎样相似的思想外表与迥异的思想内核。再次,以维柯为镜子反观赫尔德乃至德国浪漫派,对奥尔巴赫而言,具有怎样的问题意识和精神关切。论文将试图揭示奥尔巴赫与德国启蒙主义的思想距离,以及他对历史主义和民族精神等现代性问题的深刻反思。

人物简介

张辉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执委会委员。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中的现代性问题》《德意志精神漫游:现代德语文本细读》《冯至:未完成的自我》《文学与思想史论稿》《启蒙的复调:莱辛研究》(待出)及学术随笔集《如是我读》等。主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库》(复旦大学出版社)《文学与思想译丛》(商务印书馆)《中国比较文学文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伯纳德特集》(11卷本)(华夏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译有《巨人与侏儒:布鲁姆文集》(合译)《诗与哲学之争:从柏拉图到尼采、海德格尔》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神经-语言-计算界面:数据驱动与疾病模型助推非言语人声信息解码与推理认知的研究进展

主讲人 蒋晓鸣
开始时间 2024年11月29日(周五)18:00
结束时间 2024年11月29日(周五)20:00
地点 松江校区-区域国别研究大楼报告厅
语言 汉语
内容提要
暂无描述。
人物简介

蒋晓鸣

蒋晓鸣,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更多活动
选择日期当天没有活动!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