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教授。研究方向为中世纪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首批教育部国家一流课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概论》负责人,曾获第三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正高组一等奖,浙江省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和之江青年人才。
新闻报道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文化研究。获浙江省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新闻报道
经国务院批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于2014年启动,教育部委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负责推进“术语工程”,秘书处设在外研社。十年来,“术语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并在国内国际传播广泛:已出版1200条核心术语;以中文版或中英文对照版在国内出版衍生图书62种;通过版权输出、以多种外语在海外出版图书142种,在海外出版的图书中,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联合出版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英文版)”已被全球近200家图书馆收藏。
获取更多与本讲座相关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公众号“语言与未来”(ID: SISU_CCLPPS)的微信推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2014年起至今,担任“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负责人、学术委员。独立翻译并出版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著),正在独立翻译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重点项目《朱子学提纲》(钱穆著)。北京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英国斯特灵大学出版学哲学硕士、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传播学理学硕士。曾就职于中国外文局,专职从事汉译英翻译、审稿工作。
新闻报道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2016-2021)。主编《汉画总录》(已出版63卷),主编《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05-2022年各卷),主持“中国现代艺术档案”。
新闻报道
特征指称名词与性状义名词不同,其本身并不具备性状义,不能受“很”等程度副词修饰,但在其前加上动词“有”构成“有NP”之后便具备性状义,从而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成效”“前途”“关系”“意义”“作用”等。本研究重点考察特征指称名词内部的意义类属和形式特征;“有+特征指称名词”的词汇化及其性质归属;特征指称名词在相关格式(“程度副词+有NP”与“有着NP”“具有NP”)中的具体表现,以及近义格式“很有NP”与“颇具NP”的差异性。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汉语国际教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已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语言学著作多本。专著《汉语句法语义标记词羡余研究》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新闻报道
新兴语言现象反映着语言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人们认识世界广度和深度的增加。新兴语言现象,大多以既有语素为材料,按照汉语的构造方式创造出来,或是从方言、其它语言借过来。新兴语言现象数量巨大,但由于新产生,不稳固。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推进,对新兴语言现象值得做进一步探索,这一研究对新兴语言现象的规范化及其相关教学应用等有着较大价值。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语法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对外汉语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已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日本《中国关系论说资料》全文转载。已经出版专著3部,主编(含副主编)教材5部,主编论文集1部。
新闻报道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新闻报道
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教学评估中心主任、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计算机学院教授,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暨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级会员暨网络服务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网络服务计算、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系统安全等方向的研究。2001年博士毕业后在国际信息类期刊、国际会议以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国防预研等项目的研究,其中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承担的国防预研项目《面向军工产品协同设计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平台》通过国防科工委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并于2003年5月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排名第二位)。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2014年2月,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本人排名第三位),2014年9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人排名第三位),2023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
新闻报道
鉴于上市公司CEO和员工薪酬差距的广泛存在,以及日益兴起的ESG投资对薪酬差距的关注,投资者如何看待公司的CEO和员工的薪酬差距,如何影响其估值是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设计了一个股票交易实验,通过引入两类不同发行公司的薪酬差距信息,探究薪酬差距信息与公司股价表现的关联关系。研究发现,在市场层面,相较于低薪酬差距市场,高薪酬差距市场会呈现典型泡沫市场特征,平均成交价格更高,交易更为活跃,市场波动率更大,这些特征可能主要源于投资者在买价报价方面的分歧。进一步地,在个体层面,实验发现高薪酬差距信息通过社会比较路径,增强了投资者投机动机,进而使得市场交易更加活跃,推动报价水平进一步提升。
杨晓兰,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青年英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行为金融,实验金融。论文发表在JEBO,《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获得省部级哲社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新闻报道